“800萬深圳房換190萬小鎮(zhèn)別墅,還倒貼兒子600萬,她虧了嗎?
”——先別急著替她肉疼,把賬算細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虧不虧根本不在房價,而在“誰說了算”。
林娟去年把深圳龍華那套老四房掛出去時,中介勸她再等等,“政策底”馬上到。
她只回一句:我等不起了,再等命都沒了。
三天后680萬成交,比小區(qū)最高價縮水120萬,她連夜打錢給兒子,自己揣著600萬直奔福建閩侯小鎮(zhèn)。
一年過去,同小區(qū)同戶型最新成交價跌到720萬,看似她“躲跌”80萬,其實真正躲掉的是每天睜眼就撲面而來的窒息感——電梯里貼著“今日核酸”、業(yè)主群99+條“房價要崩”、中介電話半夜十二點還在問“姐,要不要降價”。
她跟我說:那120萬就當買呼吸權(quán),值。
小鎮(zhèn)別墅190萬,帶50平院子,門口兩棵龍眼樹是公公三十年前種的。
房價跌沒跌?
跌了,5%左右,可誰在乎。
她算過,物業(yè)費0.8元/平,深圳那套5.8元/平,一年省下的物業(yè)費夠她在鎮(zhèn)上吃200碗面還加鹵蛋。
更狠的是生活成本直接砍到深圳的三分之一:一把空心菜1塊5,樓下阿妹說“阿姨,自家種的,沒打藥”,深圳超市包裝漂亮的那把7塊8,回家一半老葉子。
錢不錢的,嘴先知道答案。
那600萬她沒瞎折騰,300萬三年期大額存單2.9%,200萬五年期國債3.05%,剩下100萬丟進貨幣基金當“隨取隨用池”。
一年利息18萬出頭,她花8萬,還能攢下10萬。
她說:“我不跑贏通脹,我跑贏焦慮就行。
”數(shù)字冷冰冰,可當她把利息到賬短信截圖發(fā)給我,后面跟一句“今天給孫子買了金鎖片,剩下的存他教育金”,我突然明白,錢的最大效用是讓她把“外婆”兩個字叫得理直氣壯。
兒子那邊,曾因為“賣房不跟我商量”四個月不接電話。
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今年清明,她沒催,只拍了段視頻:院子里龍眼樹開花了,樹下小桌上擺著他最愛的蚵仔煎,筷子是兩雙。
視頻發(fā)出去半小時,兒子回了一個“媽,我下周帶小寶回去”。
現(xiàn)在每周六晚上八點,孫子準點微信語音:“奶奶,今天老師夸我畫畫,我畫的就是你的院子。
”屏幕那頭,她笑得比利息到賬還滿足。
心理學家說親情冷靜期平均一年,她只用了一季,靠的不是道歉,是“我知道你想回,但我不催”。
有人替她擔心:小鎮(zhèn)醫(yī)療行不行?
她直接甩出定位——縣醫(yī)院新院區(qū),三甲分院,深圳南山那家腎內(nèi)科主任每月來坐診兩天,她掛過號,人少,問診15分鐘,藥費直接醫(yī)保結(jié)算。
萬一急癥?
她拍拍抽屜,120萬急救卡躺在里面,“深圳堵車那會兒,救護車未必有我小鎮(zhèn)摩托快。
”一句話,把“萬一”堵死。
最有趣的是,她成了鎮(zhèn)上的“深漂返鄉(xiāng)樣本”。
隔壁樓王姐,原來在深圳寶安開奶茶店,去年把店鋪轉(zhuǎn)了,回來花170萬買了套臨湖疊墅,現(xiàn)在倆人組了個“早市姐妹團”,五點去碼頭搶第一船海鮮,回來順手拍短視頻,粉絲不多,三千,但每條評論區(qū)都有人問“房價真的那么香嗎?
”她回:“香不香看你想過誰的日子的。
故事講到這兒,你還惦記那80萬差價嗎?
我反正不。
林娟用一套房換了時間、換了呼吸、換了叫外婆的資格,還把“老了怎么辦”這道送命題答成了選擇題。
她教會我一件事:所謂最優(yōu)解,不是數(shù)字最大,而是半夜醒來,你能在自己挑的天花板下安心繼續(xù)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