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時被兩條消息連著刷屏:一條是央媒文旅中國用刀郎版《我的祖國》做國慶祝福視頻,一天點贊超20萬;另一條是他把線上演唱會126萬元收入全捐給了新疆兒童公益項目。評論區(qū)一半人喊“這才是真正的音樂人”,另一半?yún)s較真“現(xiàn)在捐錢是不是為了洗白口碑?”,吵歸吵,但沒人否認,54歲的刀郎這次又憑“悶聲做事”贏了。
先說說讓央媒都青睞的“特殊舉動”。今年3月,刀郎線上演唱會《山歌響起的地方》開播后,線上門票收入很快突破百萬。就在大家猜他會用這筆錢籌備線下巡演時,成都呀啦嗦文化傳媒公司直接官宣:126萬元全部捐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專門用于“守護新疆兒童健康成長”項目。沒有高調(diào)宣傳,就一張捐贈憑證配簡單說明,還是網(wǎng)友扒出來后才引發(fā)熱議。
這已經(jīng)不是他第一次“悶聲干大事”了。巔峰時因受不了娛樂圈“重流量輕音樂”的規(guī)則,他直接隱退,拒絕商演,跑到新疆扎根十幾年,把都塔爾、彈布爾這些民族樂器融進創(chuàng)作里。2024年《羅剎海市》爆火,全網(wǎng)播放破億,歌詞被各種解讀,連那英都被推上風口浪尖,他卻一句話沒回應,轉(zhuǎn)頭在三四線城市開演唱會,門票秒空也不漲價,甚至在舞臺上紅著眼眶說“謝謝你們還記得我”。
這次捐錢+央媒力挺,直接讓他口碑再上一個臺階。第十六屆華語金曲獎上,他憑《山歌寥哉》橫掃六項大獎,全場掌聲響了一分鐘;數(shù)字音樂盛典上,《虞美人·故鄉(xiāng)》拿下“年度國風歌曲”,頒獎詞直言他“用音樂搭起文化橋梁”。更關(guān)鍵的是央媒的認可——從新年視頻用《就在這一刻》,到推薦山東風光配《沂蒙頌》,再到國慶用《我的祖國》,這待遇可不是流量歌手能拿到的。
但爭議也沒斷過。有人在評論區(qū)陰陽怪氣:“早不捐晚不捐,剛火就捐,明顯是作秀”;還有人翻舊賬:“之前和云朵的版權(quán)糾紛還沒說清呢,捐錢就能掩蓋問題?” 可立刻有人反駁:“他隱退時也沒少幫民族音樂人,只是沒炒作而已”“126萬真金白銀捐出去,總比光說不做的明星強”。
其實刀郎從來沒在意過這些爭議。他的巡演從濟南開到烏魯木齊,46場演出場場滿座,武漢站67萬人搶1.8萬張票,澳門站門票9秒售罄,場外數(shù)萬人跟著大合唱的場面比舞臺還動人。他在臺上穿簡單的黑T恤,不搞復雜特效,唱《流浪生死的孩子》哽咽時,臺下幾萬人安安靜靜聽著,沒人拍照,只悄悄抹眼淚——這才是觀眾對他最實在的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