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3 條(段)新線開通前,就有關注廣東城際的網友預言:
這個十一假期,一定會出現(xiàn)不少廣東城際的「避雷貼」。
果不其然,自 9 月 29 日新線開通以來,關于廣東城際「新線網」的吐槽和質疑之聲就沒斷過。
在 9 月 30 日早晨推送的《廣東城際新線開通,東莞卻高興不起來》一文中,我們提到了頗為響亮的兩項:
1.「站站?!管嚧?,用時太長,尤其新開的廣州東環(huán)(番禺-白云機場北)區(qū)間,堪比「普速地鐵」的速度。 2.新線開通后,廣東城際老線中最繁忙的「東莞市區(qū)-廣州南站」區(qū)間受到較大影響,而新開的「東莞市區(qū)-廣州市區(qū)/白云機場」區(qū)間,車次和時刻情況,同樣不理想。
其后,廣東城際「飛快」地進行了新線運行圖調整優(yōu)化:廣州東環(huán)線路部分「站站停」列車用時壓縮 13 分鐘,最慢車次用時從 90 分鐘減少到了 80 分鐘;
與此同時,在十一假期高峰日和高峰時段,廣東城際增開 2-3 組動車組,開行「佛山西-惠州北」交路,以應對「廣州南-東莞市區(qū)」區(qū)間的超大客流壓力。
以上兩項應對的實際效果和反饋,如何呢?只能說,依然不理想。
廣州東環(huán)「站站?!沽熊?,新的用時依然需要 72 到 80 分鐘,相比地鐵的時刻差距依然顯現(xiàn)不出來。
已經到了 10 月 3 日,結果依然還有網友在發(fā)「西平西已經擠炸了」的帖子:「班次太少,一班擠不上,下一班可能 1 小時以后了」。
顯然,只靠「新線小調圖」和「區(qū)間增開 2-3 組動車組」,對應的問題依然無法徹底解決。具體問題的背后,更是系統(tǒng)層面的問題。
第一,就是廣東城際「缺可投用車底」的問題,連帶引出了不少網友在說的「缺司機」問題,更深層面則涉及到了當下普遍都存在的「缺錢」問題。
第二,新線開通的準備工作和宣傳指引,廣東城際并沒有做到位。
例如,雖然廣東城際早早就公布了「新線網」八大交路之一的「佛山西-東莞西」交路,9 月 29 日起的「新線網」運行圖,亦體現(xiàn)了這一點;但直到 10 月 3 日,廣東城際才開始專門發(fā)文宣傳「廣州南往來莞惠市區(qū)」的「分段乘車」方法。
這個十一假期,廣東城際計劃組織 6100 多名志愿者進行各個車站的服務保障和客流疏導。如果在對更多旅客的事前宣傳和乘車指引上,可以做得更早、更到位的話,幾千名現(xiàn)場志愿者也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目前為止借乘客和志愿者之眼,看到的車站「現(xiàn)場混亂」「準備不足」等描繪畫面。
第三,則是新線開通的時間問題,如果 9 月 20 日開通,其后有上十天的適應和磨合期,這個十一假期,「新線網」的運營表現(xiàn),也不會如此「混亂」;何況,廣東城際的全年客流峰值期,上半年看五一,下半年看十一。
綜上,廣東城際的這個十一假期,本可以沒這么多雷要避,沒這么多混亂場面要上演,結果在各方因素共同作用下,也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幅光景。
好在,現(xiàn)在距離十一假期返程高峰,還有三四天的時間。期待,廣東城際能更快熟悉和掌握「新線網」在節(jié)假日的運營門道,能最大程度避免車站站內和站臺的混亂場面,能更充分利用現(xiàn)有車底(司機),開行更多車次、優(yōu)化運行時刻,包括更好保障「已被驗證過」和「可重點培育」的大客流區(qū)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