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4日訊 碧波蕩漾,海天一色。在膠州灣下86米處,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海天號”盾構機正穩(wěn)步向前掘進。
青島膠州灣二隧項目毗鄰大海施工,最近處距離膠州灣僅10米。每日,成群的海鷗在空中翱翔,落日的余暉傾灑在海面上,工地、大海與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盾構機宛如一條鋼鐵巨龍,在地下深處緩緩掘進,將堅硬的巖石一點點破碎、推進。
國慶期間,十四局膠州灣二隧項目部共有400余人堅守崗位,緊緊抓住秋季施工的“黃金期”,爭分奪秒地推進工程進度。他們深知,膠州灣二隧作為一項超級工程,對于完善城市交通網絡、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意義非凡。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他們舍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毅然堅守在施工一線。
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各類機械設備,嚴格依照施工規(guī)范進行每一道工序。技術人員則時刻關注著盾構機的運行參數,確保安全有序掘進。他們用汗水和堅守詮釋著責任與擔當,為這座城市的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在膠州灣第二隧道操作盾構機兩年半了,這個假期堅守崗位,雖然不能回老家過節(jié),但是看著工程一天天推進,心里還是特別有成就感。雖然不能和家人團聚,但想到我們的努力能為青島的城市發(fā)展做出貢獻,一切都值得?!?997年出生的李文淵,老家在甘肅張掖,他先后參建南京和燕路項目、蘇州桐涇路項目、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項目以及青島膠州灣二隧項目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盾構掘進經驗。
在工作之余,李文淵也會通過視頻和遠在甘肅的家人聊聊天。雖然隔著屏幕,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充滿動力。他希望自己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xù)發(fā)揮專業(yè)技能,為膠州灣二隧項目的早日貫通貢獻更多力量,也為青島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膠州灣第二隧道項目全長17.48公里,隧道海域段長9.95公里,連接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與東岸主城區(qū)。該工程由兩條主線隧道和一條中間服務隧道組成,設計時速80公里,兼具客運與中小型貨運車輛跨海通道的功能,是目前世界上建設規(guī)模最大、綜合實施難度最高的海底道路隧道。隧道建成后,青島將迎來“雙隧時代”,促進膠州灣兩岸一體化發(fā)展。
目前,十四局承建標段的“一大一小”兩臺盾構機正在穩(wěn)步推進?!昂L焯枴倍軜嫏C掘進已超2700米,完成合同里程的80%;“國信號”盾構機目前掘進4000余米。
“國慶期間,我們堅守崗位,抓安全、保質量,嚴格按照施工計劃和安全規(guī)范作業(yè),重點緊盯關鍵工序的質量把控,確保關鍵施工工序的連續(xù)性。節(jié)日期間,我們一線管理人員帶班巡查,對大型設備進行了節(jié)前專項維保,對工友也進行了安全交底。越是節(jié)假日,思想越不能松懈,要確保施工現場萬無一失?!敝需F十四局膠州灣第二隧道盾構經理陳宗凱表示。
據中鐵十四局膠州灣二隧項目總工王君平介紹,盾構區(qū)間地質條件復雜,長距離穿越全斷面硬巖,其中包含多處斷層破碎帶,且盾構機將在海中接收及洞內拆解,對盾構掘進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進場以來,中鐵十四局建設團隊會同國內外專家研究論證,結合大盾構施工經驗和技術積累,對盾構設備的刀盤形式、刀具類型、耐壓耐磨能力、后配套等進行針對性設計,創(chuàng)新應用多項前沿技術,“量身”打造高配版穿海“利器”。
夜晚降臨,海風吹拂著工地。工地上的燈光亮起,與海面上的漁火相互映襯。建設者們圍坐在簡易的餐桌旁,分享著一天的工作心得。他們既談論著工程的進度,也憧憬著項目建成后的美好景象。盡管工作辛苦,但他們的眼神中始終閃爍著希望和堅定。
在這片海天之間,膠州灣二隧項目正一點點從藍圖變?yōu)楝F實。它不僅是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工程,更是建設者們心血與汗水的結晶。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它必將為青島這座城市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在膠州灣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建設者,能參與到膠州灣二隧項目建設中,用堅守為青島環(huán)灣建設添磚加瓦,意義重大。
閃電新聞記者 賈方政 通訊員 丁翔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