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從來都是個復雜的過程,但有些項目卻演變成了真正的“史詩級工程”,拍攝周期長達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延期的原因五花八門:資金危機、導演更換、技術革新、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變故,或是戰(zhàn)爭、疫情這類外部因素。
這些“慢工出細活”的電影往往自帶傳奇色彩:有的最終成為傳世佳作,有的卻讓觀眾大失所望。可究竟是什么讓拍攝停滯不前?最終的成果又是否值得漫長的等待呢?
導演:喬治·米勒
類型:科幻、動作、冒險
豆瓣:8.7分
《瘋狂的麥克斯》原版三部曲的續(xù)作想法早在1987年就已萌生,但正式啟動制作是在2001年。
米勒最初計劃邀請梅爾·吉布森繼續(xù)出演,可2001年“9·11”影響了影片預算,吉布森也選擇退出。
之后又經(jīng)歷了演員更換(湯姆·哈迪接替吉布森飾演麥克斯)、澳大利亞拍攝地的環(huán)境問題(天氣異常、沙漠場景適配難),以及無休止的剪輯工作——僅拍攝素材就有370小時,后期制作耗時2年。
影片最終于2015年上映。
是否值得等待?
影片斬獲6項奧斯卡獎,以1.5億美元預算斬獲3.8億美元票房,成為票房黑馬。觀眾盛贊其動作場面與視覺效果,只是部分粉絲仍對吉布森版麥克斯懷有懷舊之情。這無疑是最成功的“慢工電影”之一,漫長的等待最終換來了輝煌的成就。
導演:戈爾·維賓斯基
類型:西部、動作、冒險
豆瓣:7.1分
這部經(jīng)典西部片的翻拍項目于2009年啟動:迪士尼買下版權,艾米·漢莫與約翰尼·德普擔綱主演。
拍攝延期的原因包括:劇本反復修改(前后改寫5次)、預算超支(最終高達2.25億-2.75億美元),以及試映遇冷——早期版本未能獲得觀眾認可。
正式拍攝始于2012年,但因特效制作復雜,后期制作一再拖延。影片最終于2013年上映。
是否值得等待?
2.6億美元的票房未能覆蓋高昂成本,成了迪士尼最賠錢的電影之一。
影評人認可影片的幽默感與視覺效果,但認為劇情混亂。觀眾也在爭論:多年的籌備最終換來這樣的失敗,是否值得?
導演:理查德·威廉姆斯
類型:動畫、奇幻、喜劇、冒險
豆瓣:8.5分
這部講述公主與鞋匠拯救巴格達的阿拉伯奇幻史詩,早在1964年就啟動,目標是超越迪士尼的動畫水準。
導演威廉姆斯曾因《誰陷害了兔子羅杰》的動畫部分聞名,此次他獨自投身創(chuàng)作,手工繪制每一個鏡頭。
拍攝延期的核心原因是資金缺口:制作過程斷斷續(xù)續(xù),始終沒有穩(wěn)定的投資方。
20世紀80年代,華納兄弟曾提供部分資金,但威廉姆斯追求極致完美,拍攝進度緩慢。1993年,影片最終以刪減版上映,完整版卻始終未能完成。
是否值得等待?
并不完全值得。
影片的視覺美感與創(chuàng)新手法備受好評,但粉絲們認為它是“未完成的作品”——大量鏡頭被刪減。
即便如此,它仍成了動畫師心中的經(jīng)典,直到2025年,有人還在討論那些“遺失的鏡頭”。
導演:特瑞·吉列姆
類型:奇幻、喜劇、劇情、冒險
豆瓣:6.8分
吉列姆自1989年就夢想將塞萬提斯的作品搬上銀幕,2000年正式啟動拍攝。
可拍攝過程堪稱災難:最初選定約翰尼·德普與讓·雷謝夫主演,雷謝夫卻意外摔傷脊柱;西班牙突降暴雨沖毀布景;預算超支,保險公司拒絕賠付損失。項目被迫擱置,吉列姆陷入長達10年的官司糾紛。
2016年,影片重啟拍攝,亞當·德賴弗與喬納森·普雷斯接演主演,最終于2018年上映。2002年的紀錄片《救命吶!唐吉訶德》(豆瓣7.6分)記錄了這段混亂的拍攝歷程。
是否值得等待?
影評人認可影片的視覺風格與幽默感,但認為劇情晦澀難懂。對吉列姆的粉絲而言,這是“堅持的勝利”,可更多觀眾感到失望:十幾年的等待最終落得一場空。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類型:科幻、劇情、奇幻
豆瓣:4.7分
科波拉自20世紀70年代就構(gòu)思這部電影,將其定位為“發(fā)生在紐約的未來羅馬史詩”。劇本打磨了數(shù)十年,直到2022年才靠科波拉的個人投資(投入1.2億美元)正式啟動拍攝。
拍攝延期的原因包括:各大制片廠不愿冒險投資、科波拉將精力投入其他項目(如《現(xiàn)代啟示錄》),以及演員選角波折(最終選定亞當·德賴弗、奧布瑞·普拉扎等)。
影片最終于2024年上映。
是否值得等待?
影片在戛納電影節(jié)首映后引發(fā)爭議:視覺風格極具野心,但劇情混亂;票房慘淡,影評人意見分歧嚴重。
對科波拉而言,這部電影是職業(yè)生涯的“收官之作”,可漫長的等待最終讓多數(shù)觀眾感到失望。
導演:尤里·諾爾施泰因
類型:動畫、劇情
這部根據(jù)果戈里(19世紀俄國作家)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貧苦小公務員的故事,1981年啟動時就立志成為定格動畫的巔峰之作。
導演爾施泰曾創(chuàng)作過動畫短片《迷霧中的小刺猬》(1975年,8.7分)而聞名。為了還原果戈里筆下圣彼得堡的氛圍,他對細節(jié)追求到了極致:每一個鏡頭都手工繪制,僅單幀畫面就需要上千張畫稿。
拍攝延期的原因包括:導演的完美主義、“聯(lián)盟動畫電影”工作室的拖拉,以及90年代后資金鏈斷裂。
到2004年,影片僅完成約25分鐘內(nèi)容便被擱置;21世紀20年代,諾爾斯金曾嘗試重啟項目,但截至2025年,電影仍未完成。
是否值得等待?
目前尚不可知。
外界期待值極高,它本有可能成為蘇聯(lián)動畫的巔峰之作。觀眾們爭論不休:44年的等待最終能否兌現(xiàn),還是這個項目會永遠成為一個傳說?
導演:奧遜·威爾斯
豆瓣:7.4分
威爾斯在1970-1976年間拍攝了這部諷刺好萊塢的電影,約翰·休斯頓主演。
拍攝延期的原因包括:資金缺口(威爾斯將資金挪用至其他項目)、主演離世,以及版權糾紛不斷。
1985年威爾斯去世后,影片一直被塵封在檔案館中。2014年,網(wǎng)飛買下版權,于2018年完成剪輯并發(fā)行。
是否值得等待?
影片因大膽的風格與對現(xiàn)代電影的影響廣受好評,但片段化的敘事也讓部分觀眾感到不適。這既是“堅持的勝利”,也因漫長的時光沉淀,成了電影史上的一件“文物級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