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拒絕我,但是請你不要拒絕美味?!?/p>
“請把你的塑料袋打開?!?/p>
“雞排免費,塑料袋6塊,如果你的袋子被風吹走那么我將不會承認收了你的錢?!?/p>
這些充滿個性的語句,來自江西景德鎮(zhèn)一位名叫李俊永的雞排攤主,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雞排哥”。
國慶期間,他的攤位前排起了百米長隊,有人甚至排隊三小時十分鐘只為一塊雞排。
從默默無聞到七天漲粉超兩百萬,從街頭小販到“景德鎮(zhèn)文旅推薦官”,雞排哥的爆紅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社會的復(fù)雜面貌。
1
景德鎮(zhèn)五中附近的街頭,人群圍著一個雞排攤位,隊伍蜿蜒如長龍。
一位剛拿到雞排的顧客笑著感慨:“排了3小時10分鐘?!?/p>
這樣的場景,在過去幾天已成為常態(tài)。
“雞排哥”李俊永,這位48歲的南昌人,在景德鎮(zhèn)已經(jīng)生活了42年,如今成了這座城市最新的“名片”。
他的走紅速度令人咋舌——在抖音開設(shè)個人賬號七天內(nèi)粉絲數(shù)狂飆至220.8萬,單條最高點贊達到82萬。
當?shù)卣杆俜磻?yīng),昌江區(qū)城管部門為“雞排哥”成立了2—4人的工作專班,維持現(xiàn)場秩序。
“十一”期間專班人手可能還會增加。
隨著雞排哥的爆火,他的家人也陸續(xù)加入,被網(wǎng)友戲稱為“雞排世家”?!半u排嫂”、“雞排奶奶”、“雞排舅”、“雞排侄兒”等稱呼應(yīng)運而生。
面對激增的客流量,雞排哥不得不實行限購政策,從每人5份調(diào)整至3份,現(xiàn)在又改為每人2份。
2
在爆火之前,雞排哥已在景德鎮(zhèn)五中附近賣了多年雞排。
他獨特的經(jīng)營方式和親民風格,積累了不少學生和本地常客。
學生比路人便宜一元,下午4點30分以后不接散戶,裝雞排的袋子永遠敞開……這些原則成了他的標志。
更打動人的是他那些充滿智慧的金句。“你可以虧待自己,但不能虧待自己的胃”“如果不及時吃,導(dǎo)致雞排不脆,我將停止對你的售賣”“希望你給我一次為你服務(wù)的機會”。
網(wǎng)友戲稱這是“買雞排送心理咨詢”。
他對妻子的珍視和尊重也是網(wǎng)友喜愛他的原因之一。
他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我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選對了老婆”,并在爆火后拉著妻子出鏡說:“這是我唯一的老婆”,被網(wǎng)友笑稱為“頂流時期官宣第一人”。
9月28日,雞排哥現(xiàn)身景德鎮(zhèn)文旅座談會,并榮獲“景德鎮(zhèn)文旅推薦官”稱號。
他在發(fā)言中表示,“馬上就是國慶了,我們工作的重心,嚴格把控食品的安全,把控衛(wèi)生問題”。
3
然而,流量的洪流來得太快太猛,很快便顯現(xiàn)出它的兩面性。
國慶黃金周期間,質(zhì)疑聲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
有游客在社交平臺吐槽:“排隊兩小時,只看到雞排哥面無表情翻雞排,一句梗都沒有”“以前說‘雞排不脆就停售’,現(xiàn)在遞過來的都是溫涼的”。
有網(wǎng)友放出對比視頻:走紅前的雞排哥會和學生打趣“別把青春耗在等雞排上”,而國慶期間的他眼神疲憊,面對顧客詢問只淡淡回應(yīng)“等著就行”。
“累到?jīng)]有情緒價值”成為網(wǎng)友吐槽的核心痛點。
據(jù)附近商戶透露,雞排哥的攤位日均排隊時長超三小時,他和家人從凌晨兩點忙到次日凌晨,即便開設(shè)多攤位仍供不應(yīng)求。
更令人不安的是,各種亂象隨之而來。
黃牛嗅到商機,排隊三小時購得雞排后,以26元每份的價格轉(zhuǎn)手倒賣,溢價超300%。
雞排哥曾表示對此無奈:“管不了那么多”。
更有人冒充雞排哥的親屬擺攤,逼得他不得不發(fā)視頻打假:“我聽到有極個別攤主說是我的父親,我的父親跟我的岳父其實已經(jīng)去世蠻多年了,希望不要去冒犯老人家?!?/p>
這場流量狂歡,折射出當代社會的某種情感困境。
一群精神匱乏的人正瘋狂地涌向一個鮮活的人,通過汲取他的價值來彌補自己的空虛。
當流量洶涌而來,最初的溫情便開始變味。
4
雞排哥的攤位前,依然飄揚著陣陣油香。
當?shù)匚穆貌块T為其安排了新的便民攤位,靠近陶瓷博物館,帶動附近攤販共享客流。
網(wǎng)絡(luò)上,關(guān)于他“人設(shè)崩塌”的討論不絕于耳,但或許問題不在于人設(shè),而在于我們對于一個普通攤主的過分期待。
從淄博燒烤到天水麻辣燙,再到今天的雞排哥,一輪輪流量狂歡的背后,是現(xiàn)代社會對真實情感的渴望。
當消費者為6元雞排支付60元情緒價值時,他們購買的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對抗都市冷漠的情感補償。
只是,這場補償?shù)拇鷥r,最終由那個站在油鍋前的普通攤主承擔。
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在這場對流量的瘋狂追逐中,一些人已經(jīng)完全無視攤位后那個活生生的人。
雞排哥忙出“痛苦面具”,因不說話被指責“沒有情緒價值了”;
忙到深夜,他被顧客堵住合影無奈發(fā)聲,“把人按在墻角一點空氣都沒,我要窒息了”“非要這樣擠,我說話都說不出來了”。
流量狂歡之下,人性的邊界被徹底踐踏。
一名黑衣男子當眾扯拽雞排哥的衣物,要求他站上礦泉水箱演講,這一行為讓雞排哥面露不適。
即便涉事男子后續(xù)發(fā)布道歉視頻,將舉動歸咎于“情緒激動的無心之失”,卻依然難以平息網(wǎng)友的不滿。
各類蹭流量的行為早已屢見不鮮:一眾主播追著流量跑,哪里火就去哪里拍,誰紅就拍誰。
叫嚷著“點小紅心”的比點菜的多多了。這番折騰下來,圍觀甚至變成了“圍剿”。
從造神到毀神,不過短短十日。
火到第10天,雞排哥的流量反噬來了!有人瘋傳雞排哥“身家千萬”“多套房產(chǎn)”的謠言,哪怕本人回應(yīng)“還沒賺夠一個億,只有一套房”,但網(wǎng)友的討論根本停不下來。
踏實真誠做生意的人,要被迫營業(yè)網(wǎng)紅戲碼被情緒價值綁架。
當雞排哥被累到無語、堵到窒息,這場熱鬧的“情緒奔赴”早已變了味道。
為了那點流量,我們究竟要犧牲多少人的正常生活?
從“鵝腿阿姨”成為高校學子的深夜慰藉,到理發(fā)師曉華讓顧客“笑著走出理發(fā)店”,再到拉面哥憑借15年不漲價的淳樸戳中人心,市井煙火的樸素溫情一次次被“潑天流量”眷顧。
但爆火之外,平靜生活被打破,喧囂、滋擾乃至一些惡意攻擊也紛至沓來。
流量的代價,不該是一個人的呼吸權(quán)利。
當流量成了唯一目標,當關(guān)注變成圍剿,我們是否在追逐熱點的過程中,丟失了最基本的人性與尊重?
雞排哥的案臺上,裝雞排的袋子永遠敞開,只為將熱氣騰騰的雞排第一時間遞到顧客手中。
而我們的手機鏡頭,是否也曾為他留下一絲喘息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