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8天長假,去景點顯然不是明智之舉,現(xiàn)在但凡有點名氣的景點哪哪都是人從眾。
回老家才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不過回到老家免不了遇到一些發(fā)小,參加一些同學(xué)聚會什么的。
大家在外面漂了這么多年,見的世面不一樣,想的事兒不一樣,一開口,就怕聊不到三句然后氣氛就尷尬了。
童年的情誼,可能就因為幾句不咸不淡的話,變得有點別扭。
傷了和氣不說,還毀了童年那點美好的回憶。
所以,我琢磨了一份《回老家聊天生存指南》,不一定對,就當看個樂子。
關(guān)鍵時刻,可能真能幫你化解尷尬。
跟小學(xué)同學(xué)喝酒,聊什么最安全?
這個階段的朋友,感情最純粹,但看問題也最直接,信息來源多半是短視頻平臺和抗日神劇。
你跟他聊太復(fù)雜的國際形勢、經(jīng)濟理論,他覺得你這人沒勁,在裝。
遇到這種場合,聊別的容易南轅北轍,不如順著他們的調(diào)子罵一通“小日子”。
再提議去看看電影《731》,效果更佳。簡單直接,不會跑偏,還能立馬拉近心理距離。
那初中同學(xué)呢?得換個話題
到了初中同學(xué)這兒,單純的情感宣泄就不夠了,得加點“國際視野”。
他們的知識面稍微廣了一點,知道世界很大。這時候,你可以聊聊“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這個宏大命題。
比如,把現(xiàn)在日子不好過、錢不好掙的鍋,甩給“美帝”。就說都是他們搞貿(mào)易戰(zhàn),卡我們脖子,不然咱們的日子早起飛了。
聊天的時候,你得帶上情緒,最好能有點咬牙切齒的感覺。
主動帶節(jié)奏,把氣氛烘托起來,從越南聊到伊拉克,從石油聊到毛驢,最后再升華到俄烏沖突、巴以問題,直指美帝是幕后黑手。
這么一通操作下來,你們就成了站在同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友。
到了高中同學(xué)這兒,難度又上來了
他們讀了點書,有了些思辨能力,你光喊口號就不行了,容易被當成傻子。得聊點有“理論深度”的。
這時候,有句口訣特別好使:“外事不決怨美帝,內(nèi)事不決怪資本”。
跟高中同學(xué)聊天,如果感覺觀點要沖突了,立馬調(diào)轉(zhuǎn)槍口,痛批資本的貪婪和無序擴張。
把所有的問題,比如工作難找、壓力大、房價高,都歸結(jié)為資本的錯。
這個話題,邏輯性強,又是高中政治課本里的必修內(nèi)容,不管他是做生意的還是打工的,都能找到共鳴。
最難搞的,是大學(xué)同學(xué)
在老家,能碰到大學(xué)同學(xué)的概率不高。真碰到了,那得好好聊聊。
但你會發(fā)現(xiàn),這類人最難聊。
他們可能在體制內(nèi),可能在外企,可能自己創(chuàng)業(yè),甚至可能拿著國外的綠卡。他們的信息來源是五花八門的,看問題的角度也是千奇百怪的。
你再跟他聊美帝、聊資本,人家可能就笑笑不說話了。因為他們可能真的去過那些地方,知道那邊有好有壞,不是一兩句口號能概括的。
那聊啥呢?
聊貪官。
這事兒,不管他是誰,在哪兒,干什么,大概率都吃過這方面的虧,或者聽過這方面的糟心事。一聊這個,保管有共鳴,百試不爽。
最后,家里的長輩
跟老一輩人聊天,你得順著他們的思路來。他們的腦子里,都有一套根深蒂固的標準答案。
這時候,你得是個演員。
主動帶節(jié)奏,痛斥秦檜害死岳飛,盛贊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最好還能背兩句《滿江紅》。把氣氛烘托到位,你就是全桌最孝順、最懂事的那個仔。
當然,上面的這一切只是調(diào)侃。
說實話,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少回去,或者干脆不去。
因為在別人眼里,你可能是“傻叉”;而在你眼里,他們也可能是“傻叉”。
不同頻道的人,再怎么聊都難對頻。聰明人和糊涂人,在對方眼里都差不多。
如果你在老家,偶爾能和某個人聊得投機,那說明你們是同類:要么都傻,要么都不傻。
但相比在飯桌上勉強維系所謂“同鄉(xiāng)情”,也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小聚一場,才是更自在的過節(jié)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