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川德陽玄珠湖的月光為古蜀大地鍍上銀輝,2025 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主持人陣容正式揭曉:任魯豫、孟盛楠、魯健三位總臺資深主持人坐鎮(zhèn),攜手德陽籍主持人謝娜與臺灣主持人侯佩岑,組成 “3+2” 創(chuàng)新主持矩陣。此次陣容打破往屆四人主持常規(guī),謝娜的跨界加盟與侯佩岑的再度亮相,分別以在地視角與跨域聯(lián)結為 “月從蜀道升,人向鏡中圓” 的晚會主題注入鮮活張力,彰顯主流舞臺的文化包容與團圓深意。
一、謝娜跨界:家鄉(xiāng)舞臺上的 “文化信使”
從湖南衛(wèi)視的 “綜藝女王” 到央視秋晚的主持臺,謝娜的加盟不僅是個人職業(yè)生涯的關鍵跨越,更成為晚會扎根在地文化的生動注腳。
這份邀約對她而言滿是驚喜與敬畏,“不敢相信我要主持央視中秋晚會” 的微博感嘆,道出了這份跨越圈層的認可重量。而晚會選址德陽的地緣巧合,更讓她的角色超越了單純的串場者。
作為土生土長的德陽中江人,謝娜成為晚會的 “家鄉(xiāng)代言人”。晚會特意將主持陣容從 4 人增至 5 人,為她量身設計了 “主舞臺串聯(lián) + 外景探訪” 的雙重角色 —— 在玄珠湖主會場,她以活潑親和的風格銜接節(jié)目節(jié)奏,打破傳統(tǒng)晚會的嚴肅感。
在外景環(huán)節(jié),她帶領觀眾穿行于德陽文廟、綿遠河等地標,用四川方言介紹 “中江掛面”“德陽潮扇” 等非遺元素,完成從 “舞臺引導者” 到 “文化體驗者” 的身份轉變。
更值得期待的是,她與李斯丹妮合作的說唱《川蜀謠》,將三星堆紋樣、綿竹年畫等巴蜀符號融入潮流表達,讓 “川味” 在國家級舞臺上鮮活流淌。
這場跨界引發(fā)的熱議,本質是主流文化對多元風格的接納。有網(wǎng)友點贊其 “為央視注入鮮活感”,也有聲音探討其綜藝風格與莊重舞臺的適配性。
而正如總撰稿楊啟舫所言,謝娜的加入恰契合秋晚 “輕松愉快的氛圍”,她帶著泥土氣息的表達,讓古蜀文化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觸達年輕觀眾。
當她的父母親臨錄制現(xiàn)場見證高光時刻,這份事業(yè)加冕與鄉(xiāng)情回歸的重疊,更讓 “團圓” 有了最具象的表達。
二、侯佩岑加盟:兩岸共鳴的 “溫柔紐帶”
臺灣主持人侯佩岑的亮相,為晚會的 “團圓” 主題鋪展了跨海峽的情感維度。作為四次擔綱秋晚主持的熟面孔,她早已成為聯(lián)結兩岸觀眾的文化橋梁,其加盟與晚會 “面向全球華人共同體” 的定位高度契合。而她一貫的立場與行動,更讓這份聯(lián)結有了深厚的情感根基。
從主動轉發(fā)央視 “臺灣省” 稱謂新聞并直言 “臺灣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到社交賬號長期標注 “中國臺灣省” 地址;從汶川地震時匿名以 “臺灣同胞” 名義捐款,到帶兒子穿漢服逛故宮、教其學習簡體字,侯佩岑始終以 “潤物細無聲” 的方式傳遞兩岸同根同源的認知。
此次秋晚,她將這份情感融入主持細節(jié):在訪談環(huán)節(jié)與臺灣藝人共話中秋記憶,以 “他鄉(xiāng)遇故知” 的視角解讀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的內涵,讓跨海峽的思念在月光下產(chǎn)生共鳴。
她的存在,讓秋晚的 “團圓” 超越了家庭范疇。正如國臺辦曾轉載的公益宣傳片中,她朗誦《鄉(xiāng)愁》時 “游子終要歸鄉(xiāng)” 的獨白,此次在德陽舞臺上,她的每一次串聯(lián)都是對 “兩岸一家親” 的生動詮釋,讓全球華人在中秋語境中感受到文化認同的力量。
三、總臺鐵三角:經(jīng)典敘事的 “壓艙石”
任魯豫、孟盛楠、魯健組成的 “總臺鐵三角”,是秋晚舞臺最穩(wěn)定的文化錨點。三人深耕晚會主持多年,各自的風格特質恰好與晚會 “山月滿”“是吾鄉(xiāng)”“一輪秋” 三大篇章形成精準呼應。
任魯豫的 “穩(wěn)” 是整場晚會的定盤星。作為多次執(zhí)掌春晚、秋晚舞臺的資深主持人,他的聲線兼具敘事張力與情感溫度,既能駕馭 “山月滿” 篇章中家國情懷的宏大表達,也能在 “是吾鄉(xiāng)” 環(huán)節(jié)切換至細膩的鄉(xiāng)愁敘事。
此次在德陽舞臺,他極有可能以 “月映蜀道” 為引,串聯(lián)起三星堆文明與現(xiàn)代工業(yè)底蘊的時空對話,其標志性的流暢串聯(lián)將成為節(jié)目銜接的隱形紐帶。
連續(xù) 13 年主持秋晚的孟盛楠,早已成為這臺晚會的 “文化符號”。從《中國文藝》到中秋晚會,她的婉約氣質與古典底蘊完美適配秋晚的詩詞意境。在 “一輪秋” 的收尾篇章中,她或許會以 “峨眉山月半輪秋” 的詩詞為線索,將傳統(tǒng)民樂與現(xiàn)代演繹的節(jié)目自然銜接,用溫潤語調為晚會畫上圓滿句點。
魯健的加入則賦予晚會更開闊的國際視野。作為中文國際頻道的當家主持人,他擅長在文化語境中傳遞全球共鳴,其沉穩(wěn)大氣的風格與 “天涯共此時” 的中秋內核高度契合。面對全球觀眾,他或將重點解讀三星堆元素的文明價值,讓古蜀文化通過秋晚舞臺走向世界。
從謝娜的家鄉(xiāng)視角到侯佩岑的兩岸聯(lián)結,從總臺 “鐵三角” 的專業(yè)護航到五人組的多元共鳴,2025 央視秋晚的主持人陣容本身就是一幅 “團圓圖景”。
10 月 6 日晚八點,當這五束聲音在蜀地月光下交匯,我們終將讀懂:中秋的主持藝術,是用在地溫度喚醒文化記憶,用跨域深情凝聚民族共識。而這場由多元聲音共同演繹的月光敘事,也將成為今年中秋最溫暖的文化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