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十三章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觀覽網(wǎng)絡(luò)對該篇的解釋,無不錯誤百出,自相矛盾,足以使老子怒發(fā)沖冠,拍案而起!小編不才,欲盡平生所學(xué),以糾世人之繆,息老子之怒,將該篇逐詞逐句解釋一番!
一、釋詞
寵辱:榮寵與恥辱。
貴:崇尚,重視。
身:自身。
患:禍患,災(zāi)難。
若:好像,似乎。
二、釋句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受到榮寵與侮辱,都好像受到了驚恐而神魂不定,重視得就像有大的災(zāi)禍加于己身一樣。
此處的“若”作為動詞置于名詞后面。
“何謂寵辱若驚?”
什么叫寵辱若驚?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p>
榮寵是對地位卑下者的一種施舍,接收者得到時好像很驚恐,失去時好像也驚恐,這就叫做“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什么叫做重視得好像大禍加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yàn)槲矣羞@個身體。等到我沒有這個身體時,我還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p>
所以,注重以天下為自身者,似乎可以寄予天下;愛天下如愛自身一樣,似乎可以托付天下。
此句為主語后置!
三、辨疑
老子主張摒棄仁、義、禮,恢復(fù)淳樸人性,所謂“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處又說“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似乎自相矛盾,其實(shí),老子此處含有“勉強(qiáng)可以”的意思,“可以寄托天下者”已經(jīng)不是圣人的人選了,是退而求其次,圣人是“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