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能量感是什么?作者說,能量感是一種自發(fā)在你心中升起的,在身心的層面感到有活力、有動力、很積極的狀態(tài)。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對人、對事生出熱情、好奇、喜悅、動力的感受。在身體感受層面,能量感常常體現(xiàn)為身體的精力充沛、舒適、自在。情緒感受上,能量感表現(xiàn)在愉悅、興奮、好奇、熱情。在心理狀態(tài)上,能量感體現(xiàn)為掌控感、自信感,以及要向外拓展的動力。如果我們把心中的能量當成一個容器,我們無非面臨的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收不抵支,就是我們獲取的能量太少,但是消耗能量很大。于是,我們越往前走,就越覺得能量逐漸耗竭,最后就徹底不想干了。第二種,是收支平衡,也就消耗能量和增加能量大概是相等的。第三種,叫收入結(jié)余,就是做事兒消耗的能量少,但是得到的新能量很多,比如說做完了一個項目之后,獲得了自己和信任的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可,即使這個項目很累,我們也會覺得能量感是增強的。
那么,怎么增強我們的能量感?其實說到這,結(jié)論已經(jīng)很明顯了。我們要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和漏出,增加能量的輸入,讓我們內(nèi)心的能量感系統(tǒng)成為收入結(jié)余型的系統(tǒng),那么,我們內(nèi)心的能量當然是越積累越多了。
無意識的能量漏出
接下來,我們先說說能量漏出這件事。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回想了一下,今天好像啥也沒干,可是怎么這么累呢?請注意,你要警惕了,在這一天里,可能發(fā)生了很多個你沒有意識到的能量漏出事件。比如說,上下班擠地鐵,跟同事的無效溝通,一場冗長的會,或者內(nèi)心里對一些同事的默默吐槽,每隔幾分鐘打開社交媒體瞅一瞅,盡管沒什么著急的事需要你回復(fù)。這些事情并沒有達成什么樣的成果,但是對你能量的消耗卻是高得離奇,耗得無用,漏得可惜。
而且,每一個人的能量漏出程度,在不同的事情上是不一樣的。有些事情別人做沒怎么消耗能量,但是你做就是元氣大傷,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你做起來生龍活虎的,但是別人卻了無興趣。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你的能量漏口到底在哪兒呢?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做什么事情,你的能量會漏得特別快?拿出一段時間,好好盤點你每天的生活,你可能會非常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你那座能量大廈的基座,走近了看,有好多個小漏口,在嘩嘩地往外流能量。
所以,減少能量消耗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晰地認清,我們的能量到底消耗在哪里。而在識別出能量漏出口之后,下一步,我們就要去有意識地避開能量漏口,尤其是那些特別消耗你能量的事情。能不干就不干,能外包就外包。你可能會說,有些事情也不是我想干的,領(lǐng)導(dǎo)派來的任務(wù)我不得不去完成。那在這里,作者的提醒就是,對那些不得不做的消耗,要讓能量消耗盡量發(fā)生在任務(wù)本身,而不是任務(wù)之外。
比如說,這個項目,你不得不做,那就把你的能量發(fā)揮在項目的籌劃、報告的撰寫、談判的全力以赴上,而不是事前的擔憂,對自己的苛責,對結(jié)果的悔恨上。比如說,這篇論文你不得不寫,那么,就讓你的能量消耗在閱讀、思考、書寫上,而不是別人的評價、你自己的抱怨上。再比如說,跟一個你不太喜歡的同事共事,那么你的能量要消耗在如何調(diào)整溝通方式,讓自己不痛苦,同時能跟對方合作下去上,而不是把能量消耗在內(nèi)心的不情愿,背后的埋怨上。
不是有句話叫,你無法決定事情是否發(fā)生,但永遠能決定應(yīng)對它的方式嗎?對不得不做的事,與其讓能量在糾結(jié)、焦慮中耗竭,不如把注意力錨定在“事”本身。 這不是妥協(xié),是對能量的精準管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