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剎,竟成了家族的錢袋子?釋永信案撕開一道口子,背后藏著的賬本觸目驚心。號稱“十八羅漢”的核心團隊悉數(shù)落網(wǎng),那本年入三億的流水賬,再也捂不住了。
遠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一個耗資1.2億人民幣的禪修中心項目,如今只剩半截圍墻在荒草里哭泣。當(dāng)初“文化輸出”的口號喊得震天響,錢從2016年到2021年源源不斷地匯出,走的卻是“少林無形資產(chǎn)管理”的賬戶。結(jié)果呢?項目進度停滯在17%,當(dāng)?shù)卣患埞媸栈赝恋?,?zhǔn)備改建成普通住宅。這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出國念了本假經(jīng)。拔出蘿卜帶出泥,這絕非一人之過。一個由21人組成的利益團伙浮出水面,外界戲稱“十八羅漢”,實則是掌印、管錢、辦事的鐵三角。檢方點名的七個關(guān)鍵人物,多是釋永信的親屬或心腹弟子。香火錢搖身一變,成了“文化交流基金”,再流入幾家名為“文化發(fā)展”、“產(chǎn)業(yè)投資”的空殼公司。經(jīng)查,超過6000萬就這樣被乾坤大挪移。佛門凈地,豈能成了披著袈裟的家族作坊?司法機關(guān)這次動了真格,管你七姑八舅,一查到底,斬草除根。
風(fēng)暴中心的少林寺,也在悄然改變。2023年10月,官網(wǎng)突然掛出一份Excel表格,收入支出一目了然。門票年入3.2億,其中72%用于古建修繕、地磚更換、壁畫維護。僧人看病也能刷醫(yī)???,真是“僧不隨緣走,醫(yī)保送上門”。寺里還成立了監(jiān)督委員會,陣容堪比上市公司,有審計署的舊人,有佛協(xié)的老居士,還有兩名持證注冊會計師。有人調(diào)侃,現(xiàn)在化緣都得開發(fā)票報銷了?曾經(jīng)十幾家公司年流水十億的盛況不再,如今只剩4.3億。那支售價999元的“龍柱香”也悄然下架,游客滿意度反而提升了27%。說到底,百姓反的不是寺廟賺錢,而是賺得不明不白。
如今再踏少林寺,山門依舊,鐘聲依然。大殿外卻多了兩個小牌子,一個寫著“公款吃喝舉報電話”,另一個寫著“寺廟會計月度答疑會,歡迎參加”。釋永信案二審尚未宣判,但寺里的變化有目共睹。當(dāng)游客再次將香火錢投入功德箱時,心中默念的,究竟是求得心安,還是在為誰的賬本添磚加瓦?
以上內(nèi)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和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