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戰(zhàn)場,無論是平原面對騎兵,還是攻城面對高高的城墻,是個人都知道“前排”不好當(dāng),膽怯者是不配被選上“先登”的。
所謂“先登”,就是第一個爬上城墻的人。守城的人也不傻啊?各種家伙招呼上來,能活起下來的簡直是奇跡。
本文都是網(wǎng)絡(luò)配圖
根據(jù)史料和考古紀(jì)錄的數(shù)據(jù),就算長平之戰(zhàn)中已經(jīng)配備了秦弩,最前排的平均死亡率仍然超過60%(注意是前排),一直到明末通過呂公車等器械,才把死亡率降低到25%左右。
而“先登”,平均死亡率超過70%,很多記載甚至達(dá)到100%。
也就是說,幾乎是明知道自己必死的情況下,還有很多士兵心甘情愿的打頭陣,甚至搶著上,這是為啥?
就拿《史記》里記載的項羽來舉例,這位幾千年來唯一的“霸王”,把古代四大軍功一人拿了三個,唯獨沒拿到“先登”。
他的三大軍功:陷陣(巨鹿之戰(zhàn)擊潰秦軍)、斬將(垓下之戰(zhàn)斬殺漢將)、奪旗(彭城之戰(zhàn)奪漢軍帥旗)。
此后就已經(jīng)名震天下了,而“先登”一般都是電視小說里的描寫,史書上并沒有明確記載。
戰(zhàn)場可不是開玩笑,一個小兵想往上爬,就得攢軍功,而最有效獲得的方式,就是用命去拼。
比如秦國的軍功爵制度下,只要斬獲敵人首級就可以獲得相應(yīng)的爵位。
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軍功律》記載:“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
這意味著哪怕是一個普通士兵,只要斬獲一個敵軍軍官的首級,整個家族的命運就此改變。
這種制度在漢代得到延續(xù),居延漢簡中就有關(guān)于軍功賞賜的具體記錄。
古人的生活條件太苦了,哪怕有一丟丟改變命運的機(jī)會,那也是毫不猶豫,哪怕自己死了,但家族的榮譽(yù)就可以延續(xù)下去。
比如搶了項羽一條腿的那位楊喜,后被封為赤泉侯!可以說改變了歷史,弘農(nóng)楊氏一直延續(xù)500多年從漢代到隋唐,成為頂級世家門閥。
“先登”的賞賜,比一般的軍功還要高得多,因為他是整個戰(zhàn)役勝敗的關(guān)鍵,是打開勝利之門的第一人。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里就提到,周勃在跟隨劉邦打天下時,常常先登,軍功累積,最后官至太尉,封絳侯。
“封侯”的誘惑,只要朝廷不倒,家族主力不倒,那就幾乎是代代富貴。
拼了命的爬上城墻,無非就三點:錢、官、名。
《墨子》里講到守城之法時,也順帶提過攻城獎賞,能“先登”者,朝廷會賞賜“財貨”,還有“祿秩”,說白了就是直接給錢。
到了漢代更明確,居延漢簡里有記錄,斬首捕虜有功的,賜錢有數(shù)萬之巨。
其次是封官進(jìn)爵,前文說了,周勃封侯,他的兒子周亞夫后來官至丞相。
有錢有官身了,那后面追求什么?當(dāng)然是揚名立萬!
“先登”成功的人,看到周圍的人仰望自己那羨慕的眼神,精神上也獲得了巨大滿足。
所以,站在城墻下的士兵,心里早就把賬算清楚了。
沖上去,九死一生甚至必死,但那背后是黃金萬兩、高官厚祿和家族榮耀。
回頭逃跑有可能活下來,但一輩子都是個碌碌無為的小卒,還要面對軍法嚴(yán)懲和同僚的恥笑。
《吳子·勵士》里就記載過這種心態(tài):對許多出身貧寒的士兵來說,他們的想法很現(xiàn)實。與其卑微地活著,不如用這具肉身去搏一個封妻蔭子,青史留名的機(jī)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