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軍人,我相信每個當過兵的人,對回家探親都有著濃厚的情結。如今,盡管我已經年近70,但每當回憶起那些往事,仍然心潮澎湃,念念不忘,想起來心里美滋滋的,談起來津津樂道。
本人照片
我是1972年12月13日入伍的,當時年齡才18歲,以前從未離開過父母和家鄉(xiāng),出了學校門就到部隊,沒有獨立生活過,遇到困難想家是難免的,隔三差五哭鼻子也是常有的事。
但部隊有規(guī)定,戰(zhàn)士在三年服役期內,無特殊情況,是不允許探家的。好在部隊思想工作做得好,開展“三大互動”活動,干部、老兵待我們新兵親如兄弟,經常談心、安慰,漸漸地也就適應部隊環(huán)境了。
我第一次探家是1976年底,當兵滿三年了,本想早點請假回家探親,因想探家的人太多,只能輪著來。
到年底了,該探家的老兵也走得差不多了,我才向連隊提出了探家的申請。當時已進寒冬,連隊剛從江蘇淮陰農場,搬回安徽蚌埠南營房。請假報告報營里批準后,我欣喜若狂一邊收拾行裝,一邊將探家的喜訊告訴團里的同鄉(xiāng)戰(zhàn)友。
老鄉(xiāng)們知道這一消息后,紛紛前來祝賀,并要我將他們從軍人服務社購,買來的緊俏商品帶到他們各自家里,張戰(zhàn)友五斤白糖,李戰(zhàn)友四條肥皂,趙戰(zhàn)友一包棉線團,王戰(zhàn)友一塊滌卡布等等,徐戰(zhàn)友……這些都是比較緊俏的商品。
當時在地方都是憑票計劃供應的,很難買到,當地為照顧部隊,軍人服務社才有得賣。戰(zhàn)友們既然找到我,哪有不幫他們捎回去之理。一人不多,但十人的東西就多得不得了了,結果整整裝了滿滿兩個大紙箱子。
在部隊時的本人照片
晚上,我乘上部隊公交車來到蚌埠火車站,坐上了9點鐘蚌埠開往南京的火車。
那是班慢車,人特別多,上車后根本找不到座位,我就將兩只紙箱順放在門口過道上,坐在紙箱上,聽著車輪和軌道的摩擦聲,哐當哐當直響,我當時睡意全無,一直憧憬和父母見面的場景。
夜里12點多,車子才到南京,下了火車,我迅即用浙江嵊州戰(zhàn)友借給我的竹扁擔,挑起兩個紙箱就往長途汽車站趕。
到了長途汽車站,放下行李后,先到售票窗口買了一張6點10分南京開往阜寧的汽車票,然后就在候車室等車。
早上6點開始檢票進站,我由于帶了兩個大紙箱,車內不好放,就放到汽車的頂棚上。
等我放好行李進車廂對號找座位時,我的車票號座位已被一位旅客坐上了。
我找乘務員,乘務員一查是售票員賣了重號票。乘務員要我改乘7點10分開往阜寧的班車,上面有座位。我歸心似箭,恨不得一下子飛回家去,當然越早越好,后我仍堅持乘這班車站著回家。
當時公路狀況很差,汽車一小時只開40多公里,車子開至洪澤縣城,突然熄火,師傅不得不停下修車。師傅打開了引擎蓋,搗鼓一會,說是火花塞壞了。他在路邊攔下一輛開往洪澤的車子,去洪澤汽修廠買火花塞。
車子壞在半路上,也不知啥時能修好,乘客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著。這時,南京7點10分開往阜寧的車子從我身邊呼嘯而過,當時真是后悔沒跟這班車。
師傅來回忙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將新火花塞換上,繼續(xù)前行。車至淮陰,有一個旅客下車,我才有一個空位子坐下來。
車子開到淮安洋橋口就進入阜寧境內,我不住探頭窗外張望,看看久違了的家鄉(xiāng),那一草一木,一溝一河,既感到陌生,又感到親切,畢竟這是故土,4年沒回家了。
車至阜寧車站,已近5點鐘,我家離縣城有近20里遠,農村土地不通車,我只好將行李存放在車站寄存處,去向同學張安國借個自行車回家,他家住縣城東糧站。
當時安國不在家,他父母十分熱情地接待我,并準備忙晚飯給我吃。我說晚飯不在這兒吃了,想跟您家借個自行車趕回家去。
張叔叔說車子倒有一輛,只是一只腳拐壞掉了,沒拿去修呢,我看了看架在門前的車子,其它尚好,只是少個腳拐。一只腳拐也能騎,總比步行強。就騎上少一只腳拐的車子,一拐一拐的騎了近兩個小時才騎到家里。
到家時有8點多鐘,父母已睡覺了,我喊開門,把二老驚醒,他們點亮煤油燈,開門把我迎進屋,驚喜萬分,左瞧右看,都說部隊飯養(yǎng)人,我長高、長胖了,像個大人了。
父母一邊忙晚飯,一邊問長問短,一直聊到快12點鐘才入睡。父母都望子成龍,當他們得知我在部隊已經入黨,并作為后備干部培養(yǎng)時,二老笑的合不攏嘴,一直聊到快12點鐘才入睡。
當年,家里也沒有自行車,第二天早上,我和發(fā)小體滿騎自行車上縣城,一邊將借的自行車還掉,一邊將寄存在車站的行李運回家,然后就一個戰(zhàn)友家一個戰(zhàn)友家的送東西。
記得一個離得最遠的是戰(zhàn)友薛為寶家,他家在城北新港村,和濱海交界了,鄉(xiāng)村土路,自行車也不好騎,冬天雨雪過后,路上坑坑洼洼的,要趁早上路面沒化,凍車子才好騎。
于是我一早6點鐘就出發(fā),過了縣城向東,一路走一路問,八點多鐘才摸到薛為寶家,我把為寶帶的東西交給他父母,謝絕了在老人家吃中飯的挽留,趕在沒化凍前,又匆匆趕到家中。
連續(xù)奔波了將近四天,才將戰(zhàn)友捎的東西全部送完,假期也剩下不多了,接著走親訪友又玩了幾天,拜訪了長輩,回母校張莊中學看望校領導和老師,就忙著歸隊了。
臨行前,父親對我說,阜寧縣是新四軍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是老區(qū),紅色土地,囑托我到部隊努力工作,安心服役,不辜負組織培養(yǎng),做個好戰(zhàn)士,為老區(qū)人民爭光。
當兵時的本人照片
母親專門到郭墅供銷社,買了幾斤家鄉(xiāng)特產阜寧大糕,煮了幾十只家里雞子下的蛋,讓我?guī)У讲筷牶蛻?zhàn)友們分享。
第一次回家探親,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