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質(zhì)量,決定生活的質(zhì)量。
哲學(xué)家漢娜·阿倫特曾說:“最危險的惡,是普通人那種不經(jīng)思考的服從?!?/p>
生活不如意之事,總是十有八九的,你如果非要糾結(jié)、糾纏其中的八九,而不珍惜余下的一二。
那么,越是生活艱難時,越是容易隨波逐流。
可以說,人越是在困頓之際,越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因為一旦盲從了,只會讓你在迷途中越走越遠(yuǎn)。
唯有堅持獨立思考,清醒而活,日子才會逐漸被你掌控。
困境中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
眾人皆醉時,獨醒才是最可貴的品質(zhì)。
人這一生,誰也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掉進(jìn)坑里。
在困境之中,保持必要的清醒,穩(wěn)住自己,在一種不隨波逐流的過程里。
如此,我們才能逐步取得自己想要的。
管仲年輕時經(jīng)商可謂是屢屢失敗,后面從軍也是屢屢敗退。
但他的朋友鮑叔牙卻說:“他不是無能,是時機(jī)未到?!?/p>
后來,齊國內(nèi)亂,別人都爭相站隊,唯獨他冷靜觀察。
最終輔佐公子糾,雖未成功,卻因見識過人而被齊桓公重用。
他說:“不深思則不能造其學(xué),不深思則不能得其理?!?/p>
人呀,一旦不深入思考就不能成就學(xué)問,不深思熟慮就不能明白事理。
凡事都要盡心對待,刻苦磨練,盡可能活出人格的獨立,強(qiáng)大的智慧。
最終,便能在混亂中保持獨立思考,而這樣自己才能抓住真正的機(jī)遇。
壓力下堅守主見,不人云亦云
越是關(guān)鍵時刻,越需要自己的判斷。
唯有如此,我們方能真正靠自己一點點地取得成長。
壓力下的一些觀察、判斷、選擇,最能彰顯出一個人的水平。
北宋沈括擔(dān)任延州知州時,正值西夏入侵。
當(dāng)時朝廷主戰(zhàn)聲高漲,他卻發(fā)現(xiàn)邊軍缺糧少餉。
于是自己頂著壓力上書:“兵不厭詐,然無糧不戰(zhàn)?!?/p>
他的主張很明顯,就是堅持先固守備糧,后圖進(jìn)取。
后來,果然大敗西夏,守住了邊疆。
他在《夢溪筆談》中這樣寫道:“凡事詳察則明,輕信則暗。”
實際上,任何時候,都要做到足夠的清醒,理性,保持必要的觀察和慎獨思考。
就像維克多·弗蘭克爾在集中營中這樣感悟道:
“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是人最后的自由。”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逃避,也不要覺得自己能逃得掉。
而是無論外界的壓力有多大,都要知道不能奪走你思考的權(quán)利。
迷茫時聽從內(nèi)心,不盲目跟風(fēng)
當(dāng)所有人都指著同一個方向時,不妨停下來想想。
告訴自己,不能盲目跟風(fēng),更不能盲目從眾。
如此,在迷茫之際,還能保持必要的冷靜和清醒,靠自己一步步地取得成功。
心中有明燈,何懼夜深沉,如果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人又怎么會感到迷茫呢?
歌德說:“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觀察。”
在迷茫時靜心觀察,沉住氣去判斷,反而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出路。
說白了,你的內(nèi)心,才是最可靠的導(dǎo)航。
的確,生活不會因為你的盲從而變得容易。
相反,越是艱難,獨立思考越顯珍貴。
獨立的深刻思考,就像暗夜里的燈塔,雖不能改變風(fēng)浪,卻能指引方向。
如此,即便是在困境之中,也依然保持獨立思考的人,使得自己永遠(yuǎn)不會真正迷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