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一直是餐桌上的“??汀?,從煎蛋、蒸蛋、煮蛋,到蛋炒飯、蛋花湯,幾乎家家都離不開它。有人說它是“營養(yǎng)小炸彈”,也有人說它是“膽固醇炸彈”。
最近,一項研究火了——說是每天多吃一個蛋,心臟病和癌癥的死亡風險都有所上升。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不少人緊張:難道早餐吃了十幾年的雞蛋,竟成了“健康殺手”?
這類研究往往容易觸發(fā)人們的焦慮。尤其是雞蛋這種食物,既普通又常見,本該是“老實巴交”的營養(yǎng)來源,怎么突然就成了“嫌疑犯”?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有必要把這則研究背后的邏輯掰開揉碎,看看它到底站不站得住腳,而不是一聽風就是雨,嚇得把冰箱里的雞蛋全扔了。
先說說研究的核心觀點。研究團隊分析了一批長期隨訪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每天多吃一個雞蛋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死亡率有一定上升趨勢。
但這里的“多吃一個”并不是指從一個漲到兩個,而是從平均攝入量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這個區(qū)別看似細微,卻很關鍵。很多人本身雞蛋吃得不多,所謂“多一個”,其實遠沒達到高攝入的水平。
再來看看數(shù)據(jù)是怎么來的。這類研究大多屬于“觀察性研究”,也就是說,研究人員并沒有干預參與者的飲食,而是通過問卷或者訪談記錄他們的飲食習慣,再追蹤多年的健康變化。
這種方式就像站在遠處看人走路,你能看到他們走得快不快,但很難判斷他們是因為鞋子合腳,還是因為心情好才走得快。
觀察性研究最大的問題就是“變量太多”。吃雞蛋的人不一定其他生活習慣也健康,也許他們喜歡吃煎蛋、油炸蛋,順帶還搭配培根、香腸、奶酪等高脂高鹽食品。
這樣一來,雞蛋就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團伙作案”,想單獨拎出雞蛋的影響,難度不小。
有些人可能會問,那雞蛋到底含不含對心臟不好的成分?答案是:確實有。雞蛋黃的確含有較高的膽固醇,一個中等大小的雞蛋大約含有180毫克左右。
以前很多營養(yǎng)指南都建議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在300毫克以下,但近幾年,營養(yǎng)學界的觀點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變化。
新研究發(fā)現(xiàn),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受飲食中膽固醇的影響其實沒那么大,反而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幕后黑手”。
這就像雞蛋被冤枉了很多年,一直背著“膽固醇元兇”的鍋。雞蛋里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高質量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D、葉黃素等等,都是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
而且雞蛋的蛋白吸收率極高,是營養(yǎng)師公認的“優(yōu)質蛋白代表”。
不過話說回來,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吃猛了”。有些人早上兩個雞蛋,中午來個蛋炒飯,下午再來個蛋糕,晚上再來碗蛋花湯,一天吃五六個,連雞都要感動得落淚了。
這種吃法,即使雞蛋本身沒問題,長期下來也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尤其是肝腎功能本來就不太好的人群。
過量攝入動物性蛋白,確實可能加重代謝系統(tǒng)的壓力。特別是對于已經(jīng)有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人來說,雞蛋攝入量還是得有所控制。
醫(yī)生在門診上常見到一些患者,血脂控制得不好,卻還每天吃四五個蛋,連蛋黃都不舍得扔。這種情況,確實容易讓膽固醇在血管里“堆成山”。
研究中提到的癌癥風險上升,其實并不是雞蛋本身“致癌”,而是與整個飲食結構相關。
很多人吃雞蛋時,喜歡用高溫煎炸,甚至煎到表面焦黃發(fā)黑,這種烹調方式會產生雜環(huán)胺和多環(huán)芳香烴等致癌物質。
如果再加上缺乏蔬菜水果、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長期下來,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就會變差。
所以說,雞蛋好不好,關鍵不在雞蛋本身,而在吃的方式和吃的量。如果每天吃1到2個雞蛋,配合蔬菜、粗糧、水果,保證飲食平衡,反而能提升身體免疫力。
雞蛋就像一把菜刀,用得好是做飯的利器,用得不好可能傷到自己。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點,那就是個體差異。
有的人吃雞蛋后血脂不升反降,有的人吃一點就上來了。這種差異和基因、腸道菌群、整體飲食、運動習慣都有關系。
醫(yī)生在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例子:兩位患者飲食結構相似,體質卻完全不同,一個血脂正常,一個卻已經(jīng)動脈硬化。說明營養(yǎng)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個性化選擇”。
研究結論不能一概而論,就像天氣預報說有雨,也不代表每個人都得帶傘。有的人走在雨中沒濕衣服,有的人在屋里也能被水滴濺到。
科學研究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方向,而不是嚇得我們不敢動筷子。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不是誰都能靠一顆雞蛋吃出問題,也不是誰都能靠少吃雞蛋躲過疾病。
對這項研究的解讀,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地方,那就是它提醒我們關注整體飲食模式,而不是死盯著某一個食物。就像屋子著火了,不能只怪一根火柴。
現(xiàn)代人飲食問題,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吃得太多、太雜、太油,缺乏節(jié)制和規(guī)劃。
關于癌癥風險的問題,更多還是要從整體生活方式去看,包括是否吸煙、是否長期缺乏運動、是否攝入足夠的抗氧化物質。
雞蛋的角色,就像電影里的配角,演得好可以錦上添花,演不好也不會毀了整出戲。
所以說,每天多吃一個雞蛋,是否真的會增加心臟病和癌癥的死亡風險?不能一錘定音。研究結果可以作為警示,但不能成為恐慌的理由。
聰明的做法,是根據(jù)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進行調整,而不是輕信網(wǎng)絡傳言,盲目跟風。
飲食健康這件事,從來都不是“吃或不吃”的二選一,而是“怎么吃、吃多少、搭配什么”這三板斧。
雞蛋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萬能神藥,它只是餐桌上的一個普通食材,能不能吃出健康,關鍵還是看你怎么對待它。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規(guī)律作息、心態(tài)平和,才是防病治病的長久之道。別讓一顆雞蛋,綁架了你的健康判斷力??茖W理性看待飲食問題,才能吃得安心,活得健康。
參考文獻 [1]牟思博,周昌明,鄭瑩.2025年美國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解讀及對中國癌癥防治工作的借鑒意義[J].中國癌癥雜志,2025,35(6):523-530. [2]李志勇,王秀英.飲食膽固醇攝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24,40(5):601-606. [3]范曉麗,張明.蛋類攝入與腫瘤發(fā)生風險關系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23,57(9):790-796.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jù)權威醫(y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jié)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y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