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開表示,已就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戰(zhàn)斧導彈做出決定,卻對具體內容諱莫如深。“我已經(jīng)對此做出了決定。我必須問一個問題,他們要把這些人送到哪里去,”同時他著重強調,“我不希望看到局勢升級”,試圖緩解外界對沖突擴大化的擔憂。
事實上,關于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武器的消息,早在上個月就有跡可循。當時,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對外透露,白宮正積極考慮向基輔輸送一款特殊火箭,這款武器的性能數(shù)據(jù)格外引人關注——每枚估計價值130萬美元,射程更是達到2500公里。
這一射程意味著,若烏克蘭獲得該武器,其打擊范圍不僅能覆蓋俄羅斯境內諸多關鍵區(qū)域,甚至有可能抵達莫斯科,乃至更遠的地方。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國際社會引發(fā)廣泛討論,不少人擔憂這會進一步激化俄烏沖突,打破當前的戰(zhàn)略平衡。
面對美國可能的武器輸送計劃,普京迅速做出回應,發(fā)出嚴厲警告。普京明確表示,一旦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此類遠程武器,莫斯科與華盛頓之間的關系將面臨破裂的嚴重后果。
同時,他從技術層面分析指出,基輔軍隊若想操作如此復雜的武器系統(tǒng),離不開“美國軍事人員的直接參與”。言下之意,美國若邁出這一步,將變相深度卷入俄烏沖突,局勢也將朝著更難控制的方向發(fā)展。普京的警告,既是對美國決策的強硬回應,也是對自身國家安全的堅決捍衛(wèi)。
特朗普宣布已做決策的表態(tài),并未讓局勢走向清晰,反而伴隨著更多爭議與不確定性。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戰(zhàn)斧”導彈的可能性并不大,核心原因在于目前該導彈的庫存已優(yōu)先交付給美國海軍,同時還要滿足其他重要用途,在庫存緊張的現(xiàn)狀下,難以大規(guī)模向烏克蘭供應。
無獨有偶,英國《金融時報》也報道了來自特朗普核心圈子的疑慮,圈子里的部分人士對“戰(zhàn)斧”導彈能否真正改變俄烏戰(zhàn)場態(tài)勢持懷疑態(tài)度。他們認為,即便烏克蘭獲得這款武器,在復雜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其實際作戰(zhàn)效果可能并不如預期,反而可能因美國的介入,讓局勢陷入更混亂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