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鬧得,真叫一個大。
前幾天還好好的“考研明燈”,給無數(shù)家庭指點迷津的張雪峰,一夜之間,各大平臺的賬號刷刷地全被封了。
想點個關(guān)注,對不起,系統(tǒng)提示您“賬號異?!?。
這到底是怎么了?
一個坐擁幾千萬粉絲的頂流大V,說沒就沒了?
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還是他自己終于玩脫了線?
網(wǎng)上一下子就炸了鍋,說什么的都有。
有人拍手稱快,說張雪峰就是個販賣焦慮的商人,為了掙錢把好好的教育行業(yè)攪得烏煙瘴氣,早就該管管了。
也有人替他鳴不平,覺得他就是說了幾句不好聽的大實話,動了某些學校和同行的蛋糕,才被人聯(lián)手給“做掉”了。
話說回來,張雪峰能火成這樣,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那張嘴么。
想當年,他憑著一張嘴,把那些985、211高校的專業(yè)利弊扒得底褲都不剩。
說話那叫一個直白,甚至有點糙,什么專業(yè)好就業(yè),什么專業(yè)畢業(yè)就“失業(yè)”,他都敢往明面上說。
家長和學生就愛聽這個,覺得接地氣,是真金白銀的干貨,比那些云里霧里的官方介紹強多了。
靠著這種“一針見血”的風格,他迅速成了教育界的頂流。
他說哪個學校好,哪個學校的報名人數(shù)就蹭蹭往上漲。
他辦的“研途機構(gòu)”,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人也從東北搬到了蘇州,事業(yè)越做越大。
可人一紅,是非就跟著來了。
他那張嘴,既是他的成名利器,也成了給他招禍的根源。
他瞧不上文科,說學新聞的還不如閉眼隨便摸一個專業(yè),說文科專業(yè)到頭來都是“服務(wù)業(yè)”,言語之間那種輕蔑,讓多少文科學子心里不是滋味。
他的一些觀點,說得好聽是現(xiàn)實,說得難聽就是偏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這些年,舉報他的人就沒斷過。
很多學校招生辦的老師估計都恨得牙癢癢,辛辛苦苦建設(shè)的專業(yè),被他直播里幾句話就給說得一文不值,誰受得了?
終于,量變引起了質(zhì)變。
前段時間一次直播,他估計是情緒上來了,又說了一些過激的話,直接被人捅了上去。
這回可不是小打小鬧,央媒都下場了,發(fā)起了“網(wǎng)絡(luò)晴朗”行動,他成了第一個被開刀祭旗的典型。
事情發(fā)生后,記者去問他,他本人就回了句“賬號問題”,匆匆掛了電話。
他團隊的回應(yīng)就更有意思了,說是張雪峰本人在直播里說了不當言論,違反了平臺規(guī)則,目前正在深刻反思。
你聽聽,又是“不當言論”,又是“深刻反思”。
可這反思,來得是不是有點太晚了?
墻倒眾人推。
他賬號一出問題,以前的各種黑料又被翻了出來。
什么“押題卷”涉嫌虛假宣傳,什么高價咨詢服務(wù)“割韭菜”,還有他貶低勞動人民的言論,一樁樁一件件,把他那個“為學生著想”的人設(shè)扒了個精光。
說白了,張雪峰被封,絕對不只是因為直播里說錯了一句話那么簡單。
這是他多年來不斷在危險邊緣試探,不斷用偏激言論博取流量,最終引火燒身的結(jié)果。
他把教育當成了一門純粹的生意,把學生的未來當成了自己的流量密碼,忽略了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尤其是一名教育領(lǐng)域的大V,本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教育的本質(zhì)是樹人,是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用金錢和就業(yè)去衡量一切。
雖然他的話很現(xiàn)實,但這種過度功利化的引導,對整個社會的風氣都不是什么好事。
那么,問題來了。
你覺得張雪feng這次被封,到底冤不冤?
他說的那些話,究竟是刺耳的忠言,還是為了流量不擇手段的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