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達71歲,老伴走后兩年,空屋子的孤單壓得他喘不過氣。去年冬天浴室滑倒,女兒發(fā)現(xiàn)后發(fā)來一堆監(jiān)控設(shè)備鏈接,他半開玩笑說搬去女兒家。女兒沉默后的那句“安排下看你”,讓他像盼糖的孩子般高興,卻沒注意女兒的勉強。
到女兒家那天,外孫熱情拎箱念叨教數(shù)學(xué)題,可客房臨時騰出,只有單人床和簡易衣柜。
女婿回家時表情僵住,打招呼敷衍,主動搭話也只換來含糊回應(yīng),氛圍尷尬。
第二天一早,廚房門口傳來女婿吼聲,因女兒買了他不讓買的油炸食品,而那是曹大爺愛吃的。桌上擺著熟悉的蘿卜糕、咸豆?jié){和炸年糕,可女婿摔門去外面吃,筷子在曹大爺手里頓住。
此后爭吵成家常,女婿早出晚歸,回家就挑刺,濕毛巾、客廳亂、電視聲大都是借口。曹大爺活了71年,怎會看不出女婿的火氣不是沖小事,只是不想他長住。
那天傍晚,女婿因廚房地板菜葉沒撿干凈,砸鍋掃碗,外孫吼出他記恨曹大爺當(dāng)年沒借錢開店。女兒紅著眼說不想過就離婚,曹大爺才知道當(dāng)年沒借的60萬,成了女婿多年的心病。
晚上女兒端著熱牛奶道歉,他心疼女兒,明白不能讓她在婚姻里為難,決定回家。第二天一早,他拒絕女兒相送,自己訂車,外孫拉著他的手舍不得,他答應(yīng)放假請吃牛肉面。
回到老家,熟悉的陳年味道撲面而來,他燒水、透氣、拖地、做飯,吃得干干凈凈。下午去市場,攤販問候,他答“老地方自在”,晚上聽著老歌,終于懂了老伴說的“老來清淡就是福”。
喪偶老人的孤獨,子女想接來身邊盡孝,卻常忽略老人在新環(huán)境的不自在。
參考里說讓老人走出去,多社交、培養(yǎng)愛好,可曹大爺?shù)慕?jīng)歷讓人思考:晚輩的關(guān)心,該是尊重他們的選擇。有人覺得老人該和子女住,有人認為獨居更自在,哪種才是真正的體面晚年?
曹大爺?shù)墓适吕?,女婿的記恨是個結(jié),可子女婚姻里的矛盾,老人該不該參與?
我個人認為,晚年的平安,不在于是否和子女同住,而在于能否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就像曹大爺,回家后吃得飽、睡得著、笑得出來,這比在女兒家看臉色舒心多了?;蛟S,子女該多些耐心溝通,別等老人開口,就主動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
社區(qū)也能多組織些活動,讓老人走出家門,在老友相聚、興趣愛好里找到新的寄托。至于那些陳年的芥蒂,家人間更該坦誠聊聊,別讓過去的事影響現(xiàn)在的親情。晚年的體面,是不必為了熱鬧委屈自己,是有底氣選擇讓自己心安的生活方式。
你覺得,老人晚年該靠子女陪伴,還是像曹大爺這樣自在獨居?歡迎說說你的看法。
行動起來吧,子女多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問他們的想法;老人也別怕孤單,走出去會有新天地。記住,不管哪種選擇,讓自己心安,才是最好的晚年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