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朋友阿強去面試,他攥著簡歷的手都在抖,面試前半小時突然說 “我不去了”, 原來他怕面試說錯話、答不上問題,更怕萬一真入職了 “做不好被開除,簡歷上留污點”。
我指著手機里馬斯克的新聞懟他:“你知道嗎?這哥們搞火箭炸了三次,搞電動車差點破產(chǎn),現(xiàn)在照樣是世界首富候選人, 你連面試都不敢去,怕個錘子?”
阿強嘟囔:“他是馬斯克,我是普通人,我可沒資本犯錯?!?這話是不是聽著特耳熟?我們總覺得 “人生容錯率極低,一步踏錯滿盤皆輸”,可馬斯克在一次訪談里冷笑:“人們對失敗的恐懼,比失敗本身可怕一萬倍,多數(shù)人以為的‘絕境’,其實只是‘換條路走的借口’?!?/p>
這半個月我翻遍了馬斯克的傳記、演講和采訪,越看越覺得這 “硅谷鋼鐵俠” 根本不是 “天選之子”,而是 “把容錯率玩明白的普通人”。
今天就把他的 “容錯智慧” 扒開揉碎了講,保證讓你再也不怕 “犯錯”,畢竟,人生哪有那么多 “一錯定終身”,更多的是 “錯著錯著就對了”。
一、你怕的 “萬劫不復”,在馬斯克眼里只是 “常規(guī)操作”
我們總把 “犯錯” 等同于 “毀滅”:高考失利怕 “一輩子沒前途”,辭職創(chuàng)業(yè)怕 “賠光家底”,甚至跟人吵架都怕 “把關(guān)系搞僵”。
可馬斯克用半生經(jīng)歷證明:真正的 “大錯” 根本不存在,所謂 “萬劫不復”,全是你自己嚇自己。
先數(shù)數(shù)馬斯克犯過的 “足以讓普通人跳樓” 的錯:2000 年他剛把 PayPal 做起來,就因為和團隊吵架被踢出局,眼睜睜看著自己創(chuàng)辦的公司被 eBay 收購;2008 年更絕,特斯拉剛推出 Roadster,就遇上金融危機,資金鏈斷裂,賬上只剩幾百萬美元,連工資都快發(fā)不出來。
同時 SpaceX 前三次火箭發(fā)射全炸了,第一次炸在發(fā)射臺,第二次在空中解體,第三次燃料泄漏直接變成 “空中煙花”,當時他連第四次發(fā)射的錢都湊不齊,天天被債主追著跑。
最慘的時候,馬斯克白天在特斯拉工廠盯生產(chǎn),晚上睡在 SpaceX 的地板上,吃泡面都要算著錢,前妻還跟他鬧離婚。
有記者問他 “會不會崩潰”,他說:“崩潰有什么用?我只關(guān)心下次怎么不炸?!?結(jié)果第四次發(fā)射,F(xiàn)alcon 1 火箭成功入軌,成了世界上第一枚私人研發(fā)的液態(tài)燃料火箭;特斯拉也靠著融資和產(chǎn)能提升活了下來,現(xiàn)在成了電動車巨頭。
你看,馬斯克犯的錯比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遇到的坎都多,可他不僅沒 “萬劫不復”,反而越錯越勇。
這不是因為他有錢有天賦,而是他看透了 “容錯率的真相”:人生不是 “單行道”,而是 “立交橋”,此路不通,換條路就行,沒必要在死胡同里撞死。
反觀我表姐,她當年高考差 5 分沒考上重點大學,就覺得 “人生毀了”,哭了三天三夜,非要復讀。結(jié)果復讀一年還是沒考上,反而因為壓力太大得了抑郁癥。
后來她勉強上了???,畢業(yè)后做了會計,現(xiàn)在也過得挺好,她說:“現(xiàn)在回頭看,當時真是傻, 考不上重點大學怎么了?難道就不能活了?”
這時候我才懂:我們怕的不是 “犯錯”,是 “犯錯后的未知”。
就像馬斯克說的,“未知不等于危險”,你辭職創(chuàng)業(yè)可能失敗,但大不了回去上班;你表白被拒可能尷尬,但大不了還是朋友;你考試失利可能失落,但大不了再來一次。這些所謂的 “錯”,根本不會讓你 “萬劫不復”,只會讓你更清楚 “什么適合自己”。
二、“容錯率低” 是謊言,是你自己把 “選項” 搞沒了
很多人說 “我不敢犯錯,是因為我輸不起”,可馬斯克翻個白眼:“你所謂的‘輸不起’,不過是把自己困在了‘單一賽道’里,你以為只有一條路能走,自然覺得容錯率低。”
這話戳中了大多數(shù)人的痛點:我們從小就被塞進 “單一成功模板” 里,上學要考高分,畢業(yè)要進大廠,30 歲前要結(jié)婚買房,一旦偏離這個模板,就覺得 “犯錯了”“人生要完了”。
就像阿強,他覺得 “只有進大廠做程序員才是正經(jīng)工作”,所以怕面試失敗就 “沒出路”,卻忘了自己會修電腦、能寫文案,就算不進大廠,也能做自由職業(yè)、開電腦維修店。
馬斯克最牛的地方,就是他從不困在 “單一賽道” 里。
他大學學的是物理和經(jīng)濟學,畢業(yè)后先做軟件,搞了 Zip2 和 PayPal;賺了錢不盯著互聯(lián)網(wǎng) “躺平”,反而跑去搞電動車(特斯拉)、太空探索(SpaceX)、太陽能(SolarCity),甚至現(xiàn)在還折騰腦機接口(Neuralink)和火星移民。
他說:“我從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不是怕摔碎,是怕自己只知道‘雞蛋’,不知道還有‘牛奶、面包’?!?/p>
對比之下,我鄰居家的兒子小宇就慘了。
他爸媽從小給他定的目標是 “考清華北大,當科學家”,他明明喜歡畫畫,卻被逼著學奧數(shù)、補物理。高考考了 600 多分,沒考上清華,就覺得 “對不起爸媽,人生失敗了”,在家躺了半年不出門。
后來他偷偷報了美術(shù)培訓班,現(xiàn)在成了插畫師,接稿接到手軟,他說:“我以前覺得‘不當科學家就是錯’,現(xiàn)在才知道,人生根本沒有‘必須走的路’?!?/p>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 “容錯率低”?根本原因是 “我們自己把選項砍沒了”,你覺得 “只有考公才穩(wěn)定”,就不敢嘗試創(chuàng)業(yè);你覺得 “30 歲不結(jié)婚就是失敗”,就不敢拒絕不合適的相親對象;你覺得 “做副業(yè)丟人”,就不敢利用特長賺錢。
這些 “自我設(shè)限”,讓你把人生變成了 “單行道”,自然覺得 “一步錯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