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謝娜身上那股備受爭議的“瘋勁兒”,并非純粹的性格失控,如果回溯到她事業(yè)的起點,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在特定電視生態(tài)下,一種被市場反復驗證過的高效生存法則。
當年,經由何炅推薦,她以演員身份闖入《快樂大本營》的舞臺,在那個娛樂需求井噴的年代,她那種活潑到近乎鬼馬搞怪的風格,精準地撓到了觀眾的癢處。
她能迅速點燃現(xiàn)場氣氛,用一種帶有“地方性特色”的接地氣方式,打破明星與觀眾間的壁壘。
這種風格成就了她,讓她主持的《百變大咖秀》等節(jié)目紅極一時,甚至幫她拿下了微博粉絲數破億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套“方法論”在娛樂綜藝的土壤里,為她帶來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和國民影響力,證明了其作為一種職業(yè)策略的絕對有效性。
但硬幣總有另一面,這套方法的情境依賴性極強,一旦脫離了純粹娛樂的語境,便會迅速失靈,甚至釀成災難。
與康輝同臺時的不當言論,采訪劉德華時的失序,都是這套方法在錯誤場景下被激活后產生的負面效應,它成就了她的高光,也框定了她的邊界,讓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牢牢釘在了“只會瘋玩”的標簽上。正是因為鬼馬搞怪的綜藝標簽過于耀眼,以至于大眾長期以來都選擇性地忽略了,在喧囂之外,她為自己儲備的那些硬核實力,而這些,或許才是她能最終敲開央視大門的真正底氣。
很多人可能忘了,謝娜是正經科班出身,大學讀的就是表演與節(jié)目主持專業(yè),在她被綜藝光環(huán)籠罩之前,她首先是一個演員。
她曾投身于對表演功底要求極高的話劇舞臺,主演賴聲川的經典作品《十三角關系》,這需要的是日復一日的嚴謹排練與臺詞打磨,與綜藝里依賴的即興反應截然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