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幽靈》劇照。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深圳10月10日電 (劉森君)10月10日—12日,在量子力學誕生百年與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45周年之際,一部聚焦科技倫理與人類命運的原創(chuàng)科幻哲理劇《量子幽靈》在南方科技大學開啟首輪演出。
《量子幽靈》主創(chuàng)出席發(fā)布會。受訪單位供圖
該劇為“深圳原創(chuàng)科幻三部曲”的第二部,創(chuàng)意源自陳躍紅、吳巖、尹迪三位教授。該系列首部作品《云身》已在大灣區(qū)上演11場,劇本獲得2024年人民文學獎(特殊文體獎)。
《量子幽靈》的敘事時間設定在2060年,聚焦人工智能與量子技術突破后引發(fā)的社會激變。劇中,與人類高度相似的硅基人批量問世,跨國資本聯合體“公司”力推硅基替代計劃,引發(fā)資本集團內外部激烈的矛盾和尖銳的沖突,最終導致實驗室大火、長達數十年的追擊和逃亡,深刻叩問科技發(fā)展的倫理邊界與人類主體性危機。
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原院長陳躍紅教授指出,三部曲分別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呈現出遞進的科技反思維度?!对粕怼分刑蓟c硅基生命尚處于對等關系階段,而《量子幽靈》中技術顛覆性突破已使替代進程加速,導致人類社會的危機迅速加劇。在他看來,該劇核心仍是關于科技進步與人類福祉和命運之間的關系沖突。
深圳大學尹迪副教授提出作品對未來的警示意義:當技術被濫用時,每個個體都需做出理性回應。盡管劇情氛圍沉重,但劇中人物均是積極行動者,身上有著堅韌的意志和人性的閃光。
針對當下文藝創(chuàng)作中“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泛化現象,南方科技大學吳巖教授表示,該劇力圖突破淺層科學名詞套用,試圖從真實的技術發(fā)展方向上闡明有深度的倫理、社會和人性文化觀點。
《量子幽靈》導演、深圳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吳熙教授稱,故事采用非線性敘事,演出也有多次時空轉換。大量舞臺影像等戲劇特效,豐富了舞臺視覺形態(tài),也更好地表達了劇本核心主題。
“未來、科技、世界,可以成為深圳文化的三大關鍵詞?!标愜S紅表示,在深圳的高校孕育科幻戲劇,既是對城市定位的藝術回應,也是新型大學教育創(chuàng)新的生動詮釋。
據介紹,該劇得到深圳市委宣傳部支持,由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文聯和深圳大學聯合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