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趙一荻的兒子張閭琳,站在墓前,臉貼著石碑,淚水掉進泥土里。
“我代表您兒子來看您了。”
說這句話時,周圍所有人都愣住了,他沒穿中山裝,也沒帶黑紗,一身西裝,美式口音的普通話里,帶著怯懦和壓抑。
他在哭,臉都抽搐了,沒人勸,沒人敢碰,這一跪,是替一個“千古罪人”來跪的。
墓里躺的,是張作霖,曾經(jīng)的“東北王”,那時東北是他的地盤,北京隨便進出,天津是他后花園。
可死得憋屈,被日本人一炸,尸體炸斷,張學良親自跑去看遺體,一言不發(fā)。
他沒哭,只是點了根煙,吐出一口氣,說了句:“我知道是誰干的?!?/p>
炸死張作霖的是日本關東軍,那年是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剛從北京坐火車回沈陽,在皇姑屯被埋在鐵軌下的炸藥送了命,尸體從專列中炸飛五米遠,現(xiàn)場血肉模糊,腦袋差點找不著。
靈柩先放到沈陽的珠林寺里,張作霖臨死前的愿望是修個元帥陵,可惜話還沒傳下去,人先被送走了。
張作霖(劇照)
沒人敢動土,日本人盯著呢,東三省一夜間變成火藥桶。
修陵不行,那就先停棺吧,珠林寺就成了靈堂,六年不見天日,張作霖的靈柩,連蓋都不敢揭,怕被日軍盯上。
六年里,張學良幾次想遷陵,日軍幾次攔截。最后一次差點動手,日軍突然說:我們出錢給你修墓。
張學良臉都綠了,回了一句:“你們殺了我爹,還想修他的墓?”
誰也不說話。那一瞬間,張學良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張作霖這口棺材再不埋,遲早出事。
1937年秋天,他咬牙下令:遷陵,越快越好。
選了錦州驛馬坊村,趙春桂——張作霖的原配夫人,也選定在此合葬。
工程沒宣揚,晚上偷偷挖,白天裝作祭祀,墓是仿清式地宮,沒立碑,沒人敢公開祭拜,那年冬天,張作霖終于入土。
剛安葬完沒幾個月,張學良就徹底翻車。
西安事變爆發(fā),他扣了蔣介石,結果反被軟禁,被關了一輩子,連父親墓前的三炷香,都沒機會點。
張家大少帥成了“囚徒”,三十年沒離開過臺灣一步,連父親的墓在哪兒都只能靠別人轉述。
他老婆也不好過,不是原配于鳳至,是趙一荻。
趙一荻是北京名門之后,十幾歲跟了張學良,一輩子沒嫁別人。
西安事變之后,她一頭扎進張學良的牢籠,幾十年沒走出來,兩人有個兒子,外界幾乎沒人知道。
孩子叫張閭琳,不是在東北長大,也不是在臺灣長大,是在“秘密”里長大。
出生后沒幾年,趙一荻就知道,這孩子留在身邊太危險,1939年冬,下了個狠手,把孩子送去了美國。
趙一荻把孩子托付給一對,美國家庭教師夫婦——雅格夫婦。
那一年,張閭琳六歲,不懂別離,只記得自己被送上一艘船,母親最后說了一句:“以后你姓Albert?!?/strong>
幾十年后再相認,他已是地道美國人。
張學良知道他還活著,是聽趙一荻悄悄說的,沒法寫信,也沒法探望,只敢偶爾讓信件轉個圈,經(jīng)別人手,再寄到美國。
張閭琳長大后,才知道自己是誰的兒子,身份嚇得他不敢聲張,不是誰的“外孫”或“繼子”,是張作霖的親孫子,是張學良唯一的兒子。
1988年蔣經(jīng)國去世,臺灣局勢松動,張學良終于可以“移居”,先到夏威夷,再去美國。
父子在美國重逢,幾十年沒見,張學良看著兒子一句話不說,抱住就哭。
“你長得像我年輕時”,張閭琳沉默,遞過一張照片:“這是我二十歲時候的,你看看”。
張學良一看,真是像,不是眉眼像,是那個眼神,像極了年輕時帶兵打仗、喝酒唱戲的那個張學良。
趙一荻老了,臉上全是褶子,話也少了,靠在椅子上聽他們聊。
兒子突然開口問:“爺爺?shù)膲?,我能不能去看看??/strong>
趙一荻沒說話,從抽屜里翻出一封信,原本準備一輩子不說,看到這一幕,終究還是打開了心結。
信不長,只寫了一句:“替我去看看你爺爺?!?/strong>
張閭琳沒吭聲,只點頭,那年他五十六歲,從未踏過國土一步,這次,他答應了母親的請求。
1994年,他踏上東北的土地,沈陽、錦州、大帥陵,站在張作霖墓前,剛學了幾句普通話,生硬地念著碑文。
沒人教他怎么拜祖先,也沒人告訴他張作霖葬在哪塊地,他是自己一個個墓碑看過去,終于找到了那塊石碑——張作霖與趙春桂的合墓碑。
墓前那一跪,沒人扶,他自己跪下的,手抖著放在碑前,嘴里一句句地念:“爺爺,我是閭琳……我代表您兒子來看您了。”
淚水啪嗒砸在泥土里,那一刻,誰也說不出話。
他沒有掩飾自己的身份,沒有用“孫子”的名義去祭奠,而是明確說了:“我代表您兒子來看您了?!边@句話,不只是祭祖,更像是還債。
墓前的風大,紙錢飛不起來,香剛點著就滅了,張閭琳也不點第二支,只是盯著墓碑發(fā)呆,像在等什么。
其實他也明白,他等的是一個原本該來的人:張學良。
張學良活了101歲,1928年失父,1936年失自由,之后就是漫長的沉默,他不提父親,不上墳,不接受媒體采訪。
有人說他無情,有人罵他懦弱。
可沒人知道,他曾寫過一封信,一封寫給父親的遺書。
那封信沒人見過,只有趙一荻知道內(nèi)容,她說:“那是他一輩子最硬氣的一次哭?!?/strong>信里只有一句:“我沒給您報仇?!?/p> 就是這句話,把他一生壓垮了。 張作霖是怎么死的,全世界都知道是日本人干的,可張學良卻沒打回去,反而在父親尸骨未寒時,向南京“易幟”,歸了蔣介石。 東北三省,一夜間掛上了青天白日旗,外人以為他是識大局、顧民族。 可張作霖要是泉下有知,會同意這個決定嗎?這事沒人能回答。 張學良知道父親死得不甘,也知道自己“沒能報仇”,所以一輩子不提,不拜,不祭。 他用沉默來抵罪,可趙一荻不愿兒子也背這口鍋,她給張閭琳那封信,不是讓他單純?nèi)ァ氨M孝”,是讓他把張家的一口氣,帶回東北,讓張作霖“知道”,自己還有后代,還有人記得這段血債。 那天祭完墓,張閭琳什么都沒帶走,只帶走一把泥土,回到美國,把泥土裝在一個銅瓶里,放在父親張學良臥室床頭。 張學良看了一眼,沒說話,只點了點頭,輕聲說了句:“謝謝你。”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去世,終年101歲。 消息傳到大陸,東北人民沒罵,沒哭,錦州大帥陵里,多了一些花束,沒人組織,都是自發(fā)的。 那些花旁邊,有一張照片,是張學良年輕時穿軍裝的樣子。 張作霖死于日本人手中,張學良一生沒能出兵復仇,但他把兒子送了回來。 趙一荻不被承認一生,但她保住了張家的香火。 這個家,沒有贏家,只有背債的人。 他們都老了,都走了??蓮埣夷且还颍湓跂|北那塊地上,一直沒散。參考資料
《張學良傳》作者:唐德剛,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
《趙一荻回憶錄》口述整理:張素久,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wǎng)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