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的人生可謂一波三折,早年在父親的羽翼下長大,張作霖曾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tǒng)治權,若放在古代,張學良那幾年也算“太子”了。
后來皇姑屯一聲爆炸,張學良被推上了臺前,最初幾年還算搞得有聲有色,東北易幟、中原大戰(zhàn)入關助蔣這兩件事讓他成了國民政府的重要人物。
最巔峰時,他擔任過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與老蔣成了拜把子兄弟,手里還掌控著東三省及晉、冀、察、綏四省和平、津、青島三市,實力和威望都僅次于老蔣。
然而九一八之后,張學良的名聲降到了冰點,在民眾口中由原來的擁護統(tǒng)一的英雄,變成了不敢抵抗的懦夫。他就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過了數(shù)年,直到1936年末在西安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才再度得到人民的稱贊。
西安事變不僅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歷史進程,更是影響了張學良的人生,由此他開始了被囚禁54年的生活,到蔣氏父子都去世后,他才得以逐漸解除枷鎖。
晚年,張學良去往美國生活,夏威夷成了他的埋骨之處。有一點很奇怪的是,他臨終前沒有將自己的上億資產(chǎn)留給孩子,也沒有送給生他養(yǎng)他的大陸,更沒有送到居住時間極長的臺灣省,而是捐給了美國,這是為何呢?
張學良的遺產(chǎn)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部分是家族的,他的父親張作霖早年稱雄時除了爭奪權力、地盤外,錢財也沒有少搜刮。
奉海鐵路、惠林火柴公司以及東北地區(qū)各處值錢地皮的房地產(chǎn)大多是張家的產(chǎn)業(yè),張作霖在朝鮮銀行、正金銀行、匯豐銀行等各大銀行有數(shù)目不菲的存款。
這是北洋軍閥大帥們普遍為自己留的后路,當初他們即便是戰(zhàn)敗,只要宣布下野,人生安全和錢財基本都能得到保障。
張作霖沒想到的是,日本人橫插了一桿,完全不遵守規(guī)則地把人弄死了,他存下來的錢和產(chǎn)業(yè)就到了張學良手里。后來張學良在此基礎上,自己也多有投資,收益挺不錯。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就有余力送給了陜北紅軍累計幾十萬銀元的物資。
當然,奉張最初自己也要養(yǎng)兵,這也是一部分很大的花銷,后來張學良被囚禁后,又沒有太多新的進項,所以家族留給他的主要是些古董、文物,實際資金并沒剩下多少。張學良能有上億資產(chǎn),主要還是原配于鳳至給他留下的。
于鳳至說起來也是個比較可憐的女人,她嫁入張家主要是張作霖指定,張學良對她并無太多感情,稱謂上也常常叫“大姐”。
后來張學良的風流韻事不斷,于鳳至一直都默默忍受著,即便是張學良被囚禁后也不離不棄。奈何1940年她跟隨張學良被轉到湘西鳳凰山時確診了乳腺癌,為了治療,于鳳至去往了美國,此后沒有與張學良再見過。
經(jīng)過癌癥切除手術,于鳳至的性命暫時無憂。她在美國定居下來后,竟展現(xiàn)出驚人的頭腦,先是靠炒股賺了很多錢,后又涉足房地產(chǎn),同樣賺得盆滿缽滿。
她自己過得好了,也一直沒有忘記丈夫張學良,多次利用張夫人的身份公開聲討蔣介石,要求國民黨釋放張學良。于鳳至的說法贏得了一部分支持,因此蔣介石對她極為痛恨,1964年張學良接受洗禮,就被老蔣強迫跟于鳳至離婚,讓于鳳至沒有了聲討的由頭。
于鳳至體諒張學良的無奈,并沒有因為一紙休書改變心意,她拼命地賺錢,想的是張學良到時候出來了不用過苦日子。她在好萊塢山頂買了兩套別墅,里面都按照他們曾經(jīng)生活過的北京順城王府里的居住式樣裝飾起來。
一套給自己,一套給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這樣的大度和癡心,很令人心酸。1990年于鳳至病逝,雖然沒能見上一面,可臨終前她心心念念的還是漢卿,并將自己的資產(chǎn)全部都留給了張學良。
這些錢,就是后來張學良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
之所以張學良愿意將自己的遺物、遺產(chǎn)都捐給美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態(tài)度。張學良定居美國后,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館長唐德剛就多次邀請張學良暢談,并記錄了一些口述歷史。
張學良感覺唐德剛與自己很投緣,便將一部分手稿、文獻送給哥大。哥大對此非常重視,特意將這些資料放在了一個單獨的陳列室,并將該室命名為“毅荻書齋”。張學良號毅庵,荻取自趙一荻,毅荻還與趙四小姐的名同音,如此用心瞬間贏得了這對老夫妻的好感。
后來校方還做出承諾,只要張學良同意捐出遺產(chǎn),就會拿出一個單獨場館來安置保護張學良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如此種種,讓張學良感覺自己的東西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財產(chǎn),同時也能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認識中國文化。
雖然說張學良自己有孩子,但他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美國長大,不太了解中國文化和藝術,那些古董、文物、歷史資料留給他們沒有什么意義。
而數(shù)目眾多的錢如果留給孩子,很可能還會引起幾個兄弟姐妹間的矛盾,或者引起旁人的歹意,趙一荻也說:將這筆錢留給你的子女,恐怕以后會生事端。因此張學良思前想后還是決定讓孩子們靠自己。
沒有把遺產(chǎn)交給大陸或者臺灣省,主要是因為他自己的身份比較敏感,其實張學良1991年剛剛恢復自由赴美探親時,曾與新中國開國上將呂正操有過會面,他表達了準備回大陸的想法,且做好了規(guī)劃要在北京見見老友,再回奉天(沈陽)住上一段時間。
臨別時,他跟呂正操說:我覺得回去前還是要跟李登輝談一談,畢竟他還了我自由,我也得看看他的想法。只要他不反對,大陸也不反對,我就回去。
但是,當年兩岸的關系比較微妙,張學良到了臺灣把想法一說,李登輝氣急敗壞:你被關了那么多年,是我解除了你的監(jiān)禁,你呢?你就這樣對我?你去美國之前為什么沒說?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你還想要來個‘臺北事變’嗎?
這讓張學良非常難堪,他沒想到自己只是想回個家,就把兩岸搞得都很緊張,所以此后再也沒有提起這件事。
遺產(chǎn)分配也是出于同樣的顧慮,他擁有的文獻,很多內(nèi)容都涉及到東北軍、國民黨甚至是蔣介石。捐給臺灣省,他不太情愿,畢竟在島上過的大多是囚禁生活,并沒有什么感情;捐給大陸,那很可能會影響兩岸的關系,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干脆就都不捐,站在他個人的角度,捐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倒也算個不差的選擇。
張學良的人生,有污點也有亮點,西安事變時那顆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致抗日的愛國心,還是很值得我們敬佩的。至于他的遺產(chǎn)捐給美國,其實也沒有必要去指責,畢竟那是他的私人財產(chǎn),他有權力去進行處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