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表強硬言論,威脅從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近段時間,中美經貿博弈再度升溫。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是在為10月底即將到來的中美元首會晤增添籌碼。
特朗普本人也印證了這一猜測。他表示,如果中國撤回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美方可能會收回這一大規(guī)模加稅計劃,“這就是我定在11月1日的原因”。
10月10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fā)表講話。
美國:動作頻頻,制造籌碼。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不斷向中國施壓,試圖制造談判籌碼。
無理征收費用。
10月3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正式發(fā)布公告,確定自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擁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征收額外費用。
有分析認為,美國此舉將在2026年給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增加32億美元的成本,同時顯著推高中美海運貿易成本,費用估計相當于給中國增加4%的關稅。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集裝箱船
升級技術限制。
近段時間,美國還不斷祭出新的對華科技打壓措施,企圖在芯片、AI算力等關鍵領域進一步卡住中國的脖子。
10月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發(fā)布報告,要求對中國芯片產業(yè)施加更廣泛的禁令,“任何中國可用于生產芯片制造工具的零部件都要納入限制之中”,并呼吁將禁令延伸至所有美國盟國的企業(yè)。
10月8日,美國商務部以“違背美國的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實施穿透性制裁。
10月9日,美國參議院審議通過《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納入該法案的有關修正案限制英偉達等企業(yè)對華出口AI芯片,禁止某些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獲得聯邦資金,禁止美國在人工智能等特定領域對中國進行投資。
另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擬修訂規(guī)則,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甚至禁止中國企業(yè)TP-Link在美運營,并對波音飛機零部件實施出口管制。
施壓購買美豆。
隨著美國農作物收獲季節(jié)的到來,大豆再次成為中美經貿博弈的焦點之一。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巴西取代美國,一躍成為中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供應國,占比達71.6%,而美國的占比則降至22.8%。特別是今年5月以來,中國對美大豆進口量直接“清零”。
面對來自美國豆農的壓力,特朗普將施壓中國購買美國大豆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10月1日,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公開指責中國進口商拒絕購買美國大豆,導致美國中西部農場主蒙受巨大損失。
美國豆農在地頭查看大豆長勢。
中國:有理有力,精準反擊。
面對美國的故意挑釁,中國再次打出了立體化、多層次的反制“組合拳”,堅決維護自身利益。
關鍵礦產:合情合理管控戰(zhàn)略資源。
今年4月,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對華加征高額關稅后,中國隨即將稀土物項納入出口管制范圍。
這一措施讓美方感到了切膚之痛。隨著中美經貿談判的推進,中方部分恢復了對美稀土出口。
但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境外組織和個人將原產中國的稀土管制物項直接或加工后再轉移、提供給有關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用于軍事等敏感領域,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害或潛在威脅,對國際和平穩(wěn)定造成不利影響,也有損防擴散國際努力。
因此,中國有必要進一步封堵稀土及其相關技術非法流向境外的漏洞。
10月9日,中國政府一天內連發(fā)6份公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稀土設備和原輔料、五種中重稀土、鋰電池等實施出口管制。
與4月的管制措施相比,此次新增了“境外加工物項管制”,明確規(guī)定凡是向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出口含有0.1%以上中國重稀土成分的境外磁體,以及稀土精煉技術生產的產品,均需獲得中國批準。
這一精準有力的舉措,直接打到了美國軍工、高科技、新能源等行業(yè)的七寸。
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礦是美國唯一在產的稀土礦。
盡管國際社會猜測不斷,但中國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貿易規(guī)則,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產業(yè)安全的正當之舉。
海運船舶:同日同步精準對等反制。
針對美國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的單邊舉措,中國以“同日同步、標準對等”原則進行了回擊。
10月10日,中國發(fā)布公告顯示,自10月14日起對美國擁有、運營、持股25%以上及美造、美籍船舶征收特別港務費,收費分階段遞進。
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表示,相關反制措施旨在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是“正當防衛(wèi)”行為。
這一政策落地后,美國船舶在中國港口掛靠時必須支付額外費用,以10萬噸級美籍貨輪為例,單次航次新增成本達4000萬元人民幣,年均超億元,將直接推高美國進出口商品的運輸成本。
公告發(fā)布當日,美國航運巨頭馬士基即作出預警,中美航線盈利將縮水30%。
不可靠實體清單:依法制裁部分美國實體。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公告》,將反無人機技術公司、TechInsights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等外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并采取有關制裁措施。
這些被制裁的實體可謂是劣跡斑斑,近年來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分別與臺灣開展所謂軍事技術合作、發(fā)表涉華惡劣言論、協助外國政府打壓中國企業(yè),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
中國依法依規(guī)追究其法律責任,既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對美方再次無理制裁中國企業(yè)的對等反制。
特朗普的威脅說到底還是極限施壓。
此前,中美經過四輪經貿談判,雖然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緊張的經貿關系,但尚未達成全面的經貿協議,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隨著韓國慶州APEC峰會日益臨近,特朗普急于增加美方籌碼,在中美元首會晤前取得談判的相對優(yōu)勢。
但特朗普始終沒有看清楚的是,中國人從來都不怕鬼、不信邪,想要通過極限施壓逼迫中國接受不平等條款是不可能的。
美方密集拋出一系列無理的打壓制裁措施,難道還想中國忍氣吞聲?!
中國有理有力地開展對等反制,特朗普就暴跳如雷,這不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
從近期中美博弈的脈絡可以清晰地看到,關稅戰(zhàn)升級的責任不在中方。
自今年年初特朗普悍然對華加征關稅以來,中方已經多次申明立場:貿易戰(zhàn)、關稅戰(zhàn)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此次特朗普再發(fā)威脅言論,本質上還是其極限施壓的一貫打法。
特朗普在“真實社交”的帖文中表示,開始加征關稅的日期是“11月1日起或更早”,具體將取決于“中國采取的任何進一步行動或變化”。
很明顯,他就是要在中美元首會晤前,通過拋出加征100%關稅這一極其夸張的威脅,逼迫中國低頭讓步。
但之前的多輪交鋒已足夠證明,特朗普這次又打錯了算盤……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