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中國沿海地區(qū)廣受敬仰的海洋守護者、氣象守護者,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媽祖(MAZU)”則是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
四個字母分別對應了多災種(Multi-hazard)、預警(Alert)、零差距(Zero-gap)和普惠(Universal)的英文首字母??梢詾榘l(fā)展中國家提供定制式的預警系統,以及經過實踐檢驗的中國防災減災智慧和經驗。
10月1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guī)劃”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介紹了這份“中國方案”。
他表示,媽祖文化與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的理念高度契合,是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緊密結合。
根據全球適應委員會的評估,即將發(fā)生的災害事件如提前24小時通知,可減少30%的損失。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災害事件逐漸增多,加強早期預警、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越來越重要和緊迫。
中國作為氣候變化的顯著影響區(qū),在長期防災減災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和實踐。
目前,我國建成了由9顆風云衛(wèi)星、842部天氣雷達、9萬多個地面氣象觀測站組成的陸海空天一體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災害性天氣監(jiān)測率提升到83%,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13%。
“無縫隙、全覆蓋”的智能數字預報體系能夠提前3至7天預報區(qū)域性暴雨、高溫、寒潮過程,提前15天預測全國性重大天氣過程,提前6個月預測全球氣候異常事件,提前1年發(fā)布氣候年景預測產品。
聯合國發(fā)起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提到,要確保到2027年,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受到早期預警系統的保護。中國積極響應倡議。
- 2024年9月,中方領導人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yè)務平臺”。
- 2024年11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上,中方發(fā)布《早期預警促進氣候變化適應中國行動方案(2025—2027)》。這是全球首個響應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國家級行動方案。
今年7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氣象局發(fā)布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迅速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廣泛共鳴。
陳振林介紹,“媽祖(MAZU)”具備“云+端部署、智能開放的預警工具箱、人工智能技術集成”三大特色,能夠為各類災害和風險的早期預警提供解決方案,快速彌合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鴻溝。
中國研發(fā)了從分鐘、小時到季節(jié)尺度的“風雷”“風清”“風順”系列人工智能預報模型體系?;谠朴嬎愕膹姶笏懔痛鎯δ芰?,發(fā)展中國家無需大量投資建設本地超算中心和數據存儲設施,享受到中國最新的技術成果和氣象服務產品。
未來,中國氣象局將向合作伙伴開源氣象模型,構建共同建設、共同完善的開放共享社區(qū)。
陳振林表示,中國氣象局承擔著27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或者區(qū)域氣象中心的職責,并在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今后三年,還將提供2000人次培訓、100個獎學金名額和50個訪問學者崗位。
“‘媽祖(MAZU)’方案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從全球氣象治理的積極參與者轉變?yōu)橹匾h程的貢獻者和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彰顯了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務實行動與大國風范?!标愓窳终f。
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媽祖(MAZU)”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應對防災減災注入更大動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強的科技支撐、制度支撐和規(guī)則支撐,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來源:政知見
責編:許伯英
編審:蔡雪杰
審核:許秋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