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風景從不囿于盛名。
在長白山腹地,靖宇的層巒疊嶂之間,松花江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蜿蜒而過。于赤松鎮(zhèn)清泉村東,江水在此溫柔地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懷抱著一片靜謐而神秘的水域——白龍灣。
這里不僅是一處風景絕佳之地,更是一段被龍族傳說與時代變遷共同雕琢的歲月遺珍。
當驅(qū)車穿越靖宇的層林與丘陵,在松花江一道溫柔的拐彎處,便會與這片被遺忘的珍寶不期而遇。
名字,往往是故事的開端。
“白龍灣”三字,便自帶一段縹緲的仙氣。在古老的傳說中,曾有一條司掌此地風雨的白龍,其洞府便隱于西岸臨江的石砬子間。
洞口幽深,其前曾有一方長一米五、寬六十公分的石桌,據(jù)說是小白龍休憩、吸納日精月華之地。
往昔的鄉(xiāng)民,感念神龍恩澤,每逢年節(jié)便攜貢品至此,于石桌前虔誠祈愿。
這片土地仿佛真得了神佑,歲歲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成為靖宇縣境內(nèi)遠近聞名的“產(chǎn)糧寶地”。
時代的浪潮,總會重塑地理的輪廓。
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國家建設(shè)的步伐,白山水電站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原位于“石龍崴子”的石龍大隊,也就是現(xiàn)在的白龍灣,移民搬遷。
1982年,大壩關(guān)閘,蓄水成湖,江水漫漲,曾經(jīng)的田疇、村舍與那處傳說中的白龍洞府,一同靜默地沉入碧波之下,化為了一個靜謐而深邃的湖灣。
然而,淹沒并非終結(jié),而是一種新生。
松花江原本月牙形的懷抱,在水位上升后,形成了一片更為開闊、近乎完美的半圓形水面。
曾經(jīng)的“石龍大隊”沉入水底,一個風景更為秀麗的“白龍灣”浮現(xiàn)在世人面前。
今日的白龍灣,是一幅流動的四季畫卷。秋日,也是白龍灣最富詩意的季節(jié)。
漫山的楓葉染上紅與黃,斑斕的色彩與碧綠的江水相映成趣,構(gòu)成一幅濃墨重彩的天然油畫。
吉林的美,常在于不經(jīng)意的發(fā)現(xiàn)。
白龍灣,這處被山水與傳說共同滋養(yǎng)的秘境,正靜待您的到來。
在秋日里,收藏一段關(guān)于光影與寧靜的記憶。
中國吉林網(wǎng) 吉刻新聞記者 陳志文
攝影 王勇
來源: 中國吉林網(wǎng)
編輯: 劉怡彤
主編:曲翱 監(jiān)制:陳尤欣
統(tǒng)籌:張燕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