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內(nèi)娛沒好戲,觀眾天天在爛劇里“渡劫”??赡阌肋h(yuǎn)不知道,下一秒央視就會掏出一部王炸,告訴你什么叫“教科書級的震撼”。
這不,于和偉剛用《沉默的榮耀》把人虐得眼淚嘩嘩,轉(zhuǎn)頭就帶著新劇《偉大的長征》殺回來了。
這次不是權(quán)謀也不是諜戰(zhàn),而是直接把鏡頭對準(zhǔn)了那段兩萬五千里的血與火。沒有特效堆砌,沒有主角光環(huán),只有一雙雙磨破的草鞋,踩在泥濘里,走向黎明。
很多人以為,拍革命歷史題材,就是找?guī)讉€特型演員,穿個軍裝,喊幾句口號完事。
可《偉大的長征》一出手,你就知道:人家玩的是降維打擊。
先看班底,《覺醒年代》導(dǎo)演張永新再度出山,搭配《問蒼茫》編劇操刀劇本。這組合是什么概念?相當(dāng)于請當(dāng)年做出滿分高考作文的人,再來寫一篇“如何把歷史寫出史詩感”。
光是預(yù)告片30秒,就讓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一雙沾滿泥漿的草鞋緩緩抬起,鏡頭順著褲腳往上,是疲憊卻堅定的臉。沒有BGM轟炸,沒有旁白煽情,可你就是能聽見心跳聲——那是信仰在跳動。
更絕的是,這部劇敢玩“全景式”敘事。什么意思?不是只拍領(lǐng)袖運(yùn)籌帷幄,而是把鏡頭拉到每一個普通戰(zhàn)士身上。
你知道嗎?當(dāng)年參加長征的紅軍,平均年齡不到30歲,最小的才9歲。他們翻雪山、過草地,不是為了當(dāng)英雄,只是因為相信,總有人要扛著火把走下去,哪怕自己走不到終點。
而說到演員,這次選角簡直是“反套路”操作。
于和偉演教員,消息一出,網(wǎng)上立馬分兩派:一派說“唐國強(qiáng)之后誰能接棒”,另一派直接開噴“于和偉臉太長撐不起氣場”??煽戳祟A(yù)告片,我只想說:別急著下定論,先看看人家怎么演。
于和偉為角色明顯瘦了一圈,眼神里的悲憫和堅韌,根本不是靠化妝能畫出來的。他不需要長得一模一樣,他要的是“神似”,那種在絕境中依然能點燃希望的力量。
這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模仿,而是成為。
再說曹磊,從《覺醒年代》的魯迅到《破曉東方》的李白,再到這次挑戰(zhàn)周總理,簡直是“正劇專業(yè)戶”。
別人演偉人怕不像,他演是怕太像,眼神一抬,那股儒雅與果決并存的氣質(zhì),撲面而來。
還有何政軍演朱老總,王勁松、成泰燊壓陣,黃曉明、萬茜、張晚意一眾實力派加盟……這陣容,說是“視帝影帝大亂斗”都不為過。這么多戲骨同臺,誰還敢說國產(chǎn)劇沒看頭?
最難得的是,這部劇沒有把歷史拍成“爽文”。它不回避失敗,不美化犧牲。你知道最痛心的是什么嗎?很多戰(zhàn)士倒下的時候,甚至不知道勝利什么時候會來。他們只知道,只要還在走,希望就還在。
就像劇中那句臺詞:“這勝利屬于我們,也屬于他們。”那個“他們”,是那些名字都沒留下的人。
有人說,現(xiàn)在年輕人不愛看主旋律??赡憧础队X醒年代》彈幕刷滿“淚目”,《長津湖》票房破紀(jì)錄,說明什么?
年輕人不是不愛歷史,而是討厭假大空的說教。真誠的故事,永遠(yuǎn)能打動人。
《偉大的長征》沒靠流量明星撐場,也沒搞狗血感情線,它靠的是真實、細(xì)節(jié)和尊重。
拍飛雪中的行軍,不是為了炫技,是為了讓你感受到刺骨的冷;拍戰(zhàn)士啃樹皮,不是為了博同情,是為了讓你明白什么是“活下去的信念”。
2026年還沒到,但很多人已經(jīng)預(yù)言:年度劇王,恐怕要提前鎖定。
至于于和偉,從《城中之城》的爭議到《沉默的榮耀》的封神,再到這部《偉大的長征》,他用實力證明了一件事:真正的演員,從不怕轉(zhuǎn)型,也不懼比較。
哪有什么不可替代?只有不斷突破的自己。
所以,別再問“離了某某還能不能行”。時代在走,演員在變,但只要還有人愿意認(rèn)真講好中國故事,熒幕上的光,就不會滅。
這部劇還沒播,但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紙巾了。不是為了哭,是為了擦掉眼角的熱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