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這次主席換人鬧得挺勁爆,投票還沒開始,內部就已經硝煙四起。最新民調顯示,鄭麗文支持率領跑,達到71%,讓許多人出乎意料。原本被看好的郝龍斌,只拿到個6%,差距震驚不少人。這背后的故事,比表面復雜得多,尤其是鄭麗文在兩岸問題上的立場,成了關鍵。
說起鄭麗文,她在網紅《館長》的節(jié)目上給出的立場聲明是“不獨不武不統(tǒng)”,乍聽上去算是中間路線,不激進也不偏激,給人一種保守派的感覺??蓪嶋H上,話里話外藏著更深的意思。當她被郝龍斌和其他競爭對手批評后,她又明確說了不能讓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換句話說,她承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卻強調兩岸政權應當是平等的,不能讓大陸一方推動統(tǒng)一。這種說法和傳統(tǒng)“臺獨”不完全一樣,卻也和國民黨傳統(tǒng)的“三不”政策差別很大。這也讓黨內選民看到了不同的走向。
國民黨內部的支持在這事上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率先發(fā)聲支持鄭麗文。緊接著,黨內來自14個縣市的代表也紛紛表示支持。這個陣營的倒戈,比什么民調都更重要,因為黨代表才是真正投出票的人。憑這架勢,鄭麗文基本上穩(wěn)了。反倒是郝龍斌等人開始急了,搬出“大陸插手”的老調子,說鄭麗文背后有大陸撐腰。拍拍,這招實際上就是民進黨慣用的手段搬過來了。說實話,連郝龍斌這種“血統(tǒng)純正”的國民黨人物都在用這個說法,國民黨這波真算是學會了“新技能”。
不過大陸對國民黨主席選舉完全沒興趣,也沒必要插手。臺灣只是中國一部分,干預一個政黨主席換人的投票,簡直沒那個閑工夫。這種說法聽起來就像古代皇帝去管幫派頭子怎么選一樣,沒有道理也沒那個習慣。
國民黨的其他候選人在兩岸問題上的態(tài)度也很明顯。張亞中主打統(tǒng)一立場,聽起來聲勢很大,但具體怎么落實,那就沒說清楚。其實,現在的國民黨普遍態(tài)度是“安于現狀”,他們不敢明確推進統(tǒng)一,但也沒反對民進黨的“臺獨”傾向,這就形成了一種模糊狀態(tài)。說白了,國民黨和民進黨現在都用“曖昧”策略來和大陸打交道。一方面往大陸討好,爭取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又靠著美國撐腰,利益最大化成了頭等大事。
最近影響這次選舉的還有個很有意思的點。日本自民黨新任領導人高市早苗上臺后,鄭麗文公開點贊。黨內不少人對此表示不滿。高市早苗算得上日本偏強硬的政治人物,她和國民黨來往頻繁,這讓大陸不少人看著挺別扭。大陸對國民黨這種態(tài)度也漸漸有些失望,畢竟一直想推動兩岸統(tǒng)一,結果遇上這種“盟友”,多少有點沒勁。
說回大陸這邊,最近動作也不少。路透社報道說,大陸新建了11個戰(zhàn)略石油儲備庫,容量超過1.7億桶,未來還計劃擴建到20億桶以上。英國媒體分析,這種儲備量相當于能支持大陸半年的油料消耗,更像是為可能的軍事行動做準備。這樣的規(guī)模和時機,讓外界不免開始猜測“武統(tǒng)”是否正在加速籌備。
為什么現在“武統(tǒng)”的可能性越來越被提及?和平統(tǒng)一的路幾乎堵死了。民進黨堅決拒絕,大環(huán)境說到底,國民黨四位候選人在兩岸的表態(tài)也不支持實質統(tǒng)一推進。特別是鄭麗文表面搬出模糊路線,實際上是劃了條線,拒絕大陸單方面動作。另一方面,大陸這兩年無論是軍力還是物資儲備都投入很大,這些資源留著明顯是作后一手準備。
地緣政治讓這個局勢更復雜。臺灣是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關鍵棋子,如果大陸發(fā)起軍事行動,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管。雙方的相互制約讓任何沖突都可能升級成大國對抗。美國雖然嘴硬,但心里很清楚,要考慮利益平衡,不會輕易在臺海開戰(zhàn)。大陸也清楚這一點,軍事演習和物資儲備都帶有一種戰(zhàn)略示威的意味。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不止是個黨內選舉,折射出臺灣政治的復雜性和矛盾。表面看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差別不大,實際上每個人都在劃出不同的界限。鄭麗文的態(tài)度尤其引人注意,無論黨內還是黨外,反應都很強烈。大陸方面也在密切關注這場選舉,接下來局勢的發(fā)展值得繼續(xù)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