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中國半導體企業(yè)聞泰科技在荷蘭遇上了一記冷拳。當?shù)亟?jīng)濟事務與氣候部門突然下令,凍結了這家由中資控股的安世半導體全部資產(chǎn),一紙命令徹底掐住了公司的全球業(yè)務調度權。這個變化其實源自9月底的一場博弈,起初雙方還試圖擺上談判桌,但勢同水火,很快不歡而散。而外界直到10月12日才通過聞泰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則公告得以知曉全過程。
事情不只是資產(chǎn)凍結那么簡單。聞泰科技董事長的職位被荷蘭法院強行叫停,決策權被交到一位外籍董事手里,中資通過香港子公司持有的絕大多數(shù)股份也被托管。這場突襲行動的背后,外籍高管也意圖倒戈配合荷蘭 ,這讓整個局面變得雪上加霜。對外看,這是國家手段和內部聯(lián)手的“雙保險”,沒留余地,不怕曝光,專等中方一個措手不及。
安世半導體本是聞泰科技手中的搖錢樹。近幾個財年(2021至2024年三季度)里,這家公司貢獻了超過百億元利潤,就算在全球半導體行業(yè)不景氣的2024年,依舊錄得147億元營收。當然,當年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用上了數(shù)百億資金和無數(shù)談判籌碼。那時候,這家荷蘭公司已經(jīng)被母公司邊緣化,業(yè)務增速原地踏步。誰都沒預料到,中國汽車電動化的爆發(fā)潮,竟帶著安世半導體“咸魚翻身”,成了車輛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巨頭,也替聞泰科技賺得盆滿缽滿?,F(xiàn)在看來,荷蘭方面早就對這塊蛋糕盯梢,只不過一直憋著沒動手,如今借著美國對華科技打壓的東風,趁勢“亮刀”了。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年來,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公司的新制裁規(guī)則出臺,凡是中國控股達50%以上的境外分公司,無論在哪國都難逃限制。在美方高壓態(tài)勢下,荷蘭選擇跟進“拔網(wǎng)線”。背后推波助瀾的,正是利益與技術話語權的較量。
不過,中方早就有所警覺。就在荷蘭當局下手沒多久,中國立即出臺了稀土出口管理的新規(guī),把芯片制造設備一并劃進了稀土出口審批的黑名單。雖然嘴上沒點名荷蘭,但所有敏感產(chǎn)業(yè)鏈都心知肚明,誰要把中資企業(yè)逼到墻角,隨時可能失去來自中國的關鍵原材料供應。
從頭至尾,這場爭奪既是資本與政策的“硬剛”,也是全球半導體格局下罕見的明牌對抗。荷蘭突然變卦不是偶然,背后既有大國博弈的投影,也有賺快錢的急功心態(tài)。未來局面會如何演變,還要看各方誰的底牌更硬。不過可以確定一點,屬于中國企業(yè)的算盤,從來都留了一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