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全球人均GDP墊底的國家之一,卻維持著全球第四大常備軍。這個國家長期被制裁,外匯短缺,工業(yè)衰退,卻可以把全國人口的5%武裝進軍隊。
問題來了:一個口袋空空的國家,怎么能“喂飽”這么一支龐大的軍隊?是金正恩掌握了什么秘密,還是我們低估了這個國家的生存能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朝鮮這個“窮兵黷武”的謎團。
把槍桿子頂在飯碗前
很多人以為朝鮮軍隊龐大是因為戰(zhàn)爭威脅,但這只是表面。在朝鮮,軍隊不僅僅是戰(zhàn)斗單位,更是國家的中心,它吃的是國家最好的糧,拿的是最緊俏的資源,連政治地位都高于普通民眾。
這種制度,有個名字“先軍政治”。從金正日時代就開始推行,其核心邏輯簡單粗暴:國家可以沒有糖果,但不能沒有子彈。
軍隊優(yōu)先,其他靠邊。這種制度下,資源分配不是看市場,不是看民生,而是看軍隊的需求。
朝鮮的整個國家結構都圍繞軍事轉動。法律也配合2009年修憲后,國防委員會主席變成了國家最有權力的人。也就是說,軍隊不是輔助國家治理,而是國家就是為軍隊服務。
更有意思的是,軍人地位高于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這不是象征意義,而是實打實的社會制度。你在田里種地、在工廠干活,不如一個拿槍的士兵有地位、有特權。這種高度軍事化的社會結構,才是朝鮮能維持百萬軍隊的根本邏輯。
但這套體系并不產生財富,它消耗資源。那錢從哪來?別急,朝鮮另有“第二經濟”。
朝鮮靠“地下錢莊”
朝鮮的財政系統(tǒng)很特殊,除了正常的預算和稅收,還有一套幾乎不對外公開的“第二經濟”。
這是朝鮮軍工和黑色收入的集中地。負責這塊的是“第二經濟委員會”,它的規(guī)模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它掌管著上百家軍工廠,還有幾十家零件維修廠和科研機構。這些單位不掛真實名字,大多用代號或者假名運作,目的就是掩蓋真實用途。它們不僅制造武器,還參與走私、網絡攻擊和外匯套利。
其中最賺錢的,是網絡犯罪。根據(jù)《紐約時報》2025年6月的報道,朝鮮黑客去年盜取了13.4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這些錢很大一部分被用來支持軍事開支,繞過國際制裁。你沒看錯,朝鮮的軍費有一半可能是靠黑客養(yǎng)活的。
還有海外勞工,這也是朝鮮穩(wěn)定創(chuàng)匯的手段。朝鮮把成千上萬的工人送到俄羅斯、非洲和東南亞,這些人收入的九成以上直接被政權拿走。
據(jù)《華爾街日報》2025年3月的一份調查,朝鮮海外勞工每年帶來的外匯在3億美元以上。
再就是邊境貿易,尤其是中朝邊境。盡管聯(lián)合國制裁仍在,但朝中兩國在執(zhí)行上采取了“人道主義優(yōu)先”的靈活操作。
食品、制藥、礦產設備等物資仍然在邊境流通。這不僅讓朝鮮維持了基本經濟運轉,也成為軍隊后勤的穩(wěn)定來源。
說到底,朝鮮靠的是一套“灰色經濟體系”:官方經濟靠不住,就用網絡攻擊、海外勞工和邊境貿易撐起一套隱形財政。這種模式不光讓政權得以延續(xù),也讓它有底氣維持“百萬之師”。
核武器不是嚇人玩具,是用來“賣”的底牌
當然,朝鮮真正的底牌不是槍,而是原子彈。很多人覺得朝鮮發(fā)展核武器是為了安全感,其實這話說了一半。真正的邏輯是:朝鮮把核武器當成了“生意”。
2013年,朝鮮官方就明確提出“經濟建設和核武并行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從這一刻起,核武器不再只是防御工具,而是談判籌碼,是對外要資源、要政策的“通行證”。
比如,只要朝鮮宣布進行核試驗,國際社會就會緊張,接著美、韓、中、俄就要坐下來談。談著談著,有時就會換來援助、物資甚至技術支持。這種“制造危機再解決危機”的模式,朝鮮玩得爐火純青。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2025年多次在國際場合默認朝鮮的核國家地位,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這種默許,給了朝鮮更大的騰挪空間。因為只要俄羅斯不反對,聯(lián)合國制裁的強度就會有限。
核武器的另一個功能,是“內部維穩(wěn)”。在一個糧食緊張、經濟低迷的國家,維持政權穩(wěn)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讓人民相信:我們雖窮,但我們強大。核武就是這種“民族自信”的象征。
但關鍵問題是,這種玩法能持續(xù)多久?資源有限,敵人環(huán)伺,朝鮮還能靠“核經濟”玩下去嗎?
朝鮮的“舊賬”和“新招”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朝鮮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窮。上世紀60到80年代,朝鮮的電氣化程度、人均糧食產量甚至高于中國。1979年,他們已經實現(xiàn)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免費教育,當時的朝鮮人是有底氣的。
但蘇聯(lián)解體之后,一切崩壞。援助斷了,政策接連失誤,糧食危機、洪澇災害、森林砍伐……國家陷入系統(tǒng)性萎縮。制造業(yè)從2019年起連續(xù)六年衰退,到了2025年,已經出現(xiàn)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面對外部制裁和內部枯竭,朝鮮在2025年釋放了某些“轉型信號”。比如,今年9月9日建國77周年的閱兵儀式上,金正恩全程不再強調“白頭山血統(tǒng)”,而是公開宣誓效忠“祖國”,這在朝鮮歷史上是罕見的。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金正恩開始頻繁露面參加經濟活動,像是順川磷肥廠的竣工典禮。這些舉動說明,朝鮮可能意識到:光靠軍隊和核武,撐不住未來的幾十年。
但問題在于,轉型沒那么容易。體制僵化、干部老化、產業(yè)單一,這些結構性矛盾不是喊兩句口號能解決的。
加上國際制裁并未緩解,美韓的軍事壓力依舊存在,朝鮮要走出困局,必須在“安全”和“發(fā)展”之間重新找平衡。
2026年全國大會可能是一個節(jié)點,屆時外界或能看到更多具體的改革方向。但截至目前,“百萬大軍”仍是這個國家最優(yōu)先養(yǎng)活的群體。
結語
朝鮮靠什么養(yǎng)活百萬大軍?靠的是一套以軍為主、黑為輔的特殊體系。它用先軍政治穩(wěn)定權力,用第二經濟創(chuàng)造“黑收入”,用核武器博弈國際。
這個體系不是可持續(xù)的,但短期內也不會崩塌。真正的問題不是朝鮮靠什么養(yǎng)活軍隊,而是它什么時候敢把槍口從飯碗前挪開,開始真正為人民謀生活。未來的朝鮮,是繼續(xù)打算盤,還是翻賬本,很快就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