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yè)重塑競爭格局的關鍵時期,誰能突破現有壁壘、成為下一個引領行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力量?
近期,比亞迪交出的一份市場答卷,不僅刷新了行業(yè)對中國車企的認知,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新能源產業(yè)的硬實力。
今年9月,比亞迪在德國市場的銷量達到3255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2225%。
將統(tǒng)計范圍擴展至整個歐盟,光是前9個月的累計銷量更是實現了560%的爆發(fā)式增長。
熟悉汽車行業(yè)的人都清楚,德國是全球汽車產業(yè)的“重鎮(zhèn)”之一,這里聚集了寶馬、奔馳、奧迪等頂級豪華品牌,消費者對汽車的品質、性能要求也極為嚴苛。
能在這樣的市場中實現如此大幅度的增長,足以證明比亞迪的產品力已獲得當地市場的高度認可。
同樣是今年9月,其他中國車企在德國市場的表現卻呈現出鮮明反差。
蔚來當月僅售出20輛,銷量較去年同期還減少了2輛。
長城汽車旗下的歐拉品牌,當月銷量僅69輛,同比下滑幅度超過70%。
這種“一增一降”的對比,更凸顯出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突破的含金量,并非中國車企集體崛起,而是比亞迪憑借自身實力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將視野從歐洲擴展到全球純電汽車市場,比亞迪的領先地位已愈發(fā)穩(wěn)固。
自去年以來,其純電車型銷量已連續(xù)四個季度超過特斯拉。
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純電車型銷量達到58萬輛,比特斯拉同期銷量多出8.5萬輛,這一差距進一步拉大,也讓比亞迪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龍頭”地位更加堅實。
不過,高光表現的背后,比亞迪也面臨著來自本土市場的壓力。
今年9月,比亞迪全球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5.52%,受此影響,公司不得不下調年度銷量總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外業(yè)務成為了支撐比亞迪發(fā)展的關鍵“強心針”。
9月當月,比亞迪海外銷量逆勢大漲,增幅超過115%,單月銷量突破7萬輛。
今年前9個月,其累計海外銷量已接近70萬輛,距離全年100萬輛的海外銷售目標僅一步之遙。
如今,比亞迪每賣出3輛汽車,就有1輛被海外消費者購入,這樣的出海速度,超過了當年華為開拓國際市場時的節(jié)奏,展現出中國新能源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強勁滲透力。
“國內市場承壓,海外市場補位”,成為比亞迪今年發(fā)展的核心特征。
9月,比亞迪國內銷量同比下跌6%,但海外銷量卻以116%的增幅實現暴漲,單月賣出7萬多輛。
前9個月累計海外銷量逼近70萬輛,從目前的增長趨勢來看,完成全年100萬輛的海外目標已基本成為定局。
這種“內外互補”的發(fā)展模式,不僅幫助比亞迪緩解了本土市場的壓力,更讓其在全球市場的布局愈發(fā)完善。
比亞迪的海外“版圖”還在持續(xù)擴張,在不同區(qū)域市場都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在歐洲,意大利是比亞迪最受歡迎的市場之一,今年上半年銷量實現翻倍增長,當地每10輛新能源車中,就有1輛是比亞迪。
在南美,巴西市場的表現更為搶眼,半年銷量達4.7萬輛,這一數字超過了其他9個品牌銷量總和的兩倍,徹底打破了當地傳統(tǒng)汽車品牌的壟斷。
即便是在日系車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泰國市場,比亞迪也成功占據純電市場35%的份額,成為當地新能源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在高端市場,比亞迪同樣實現了突破。
新加坡作為全球車價最高的地區(qū)之一,消費者對汽車的品質、品牌要求極高,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卻意外成為當地乘用車銷量冠軍。
在中國香港,比亞迪海獅07成為街頭最常見的新能源車,半年銷量達5000輛,增速位列當地市場第一。
從東南亞到南美,從普通消費市場到高端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正憑借實力,一步步打開全球市場的大門。
海外消費者選擇比亞迪,本質上是對產品價值的認可,不是單純的“價格優(yōu)勢”。
刀片電池的安全性能,徹底打消了消費者對電動車起火的顧慮。
續(xù)航里程較同級別車型多出100公里,解決了“里程焦慮”這一核心痛點。
德國專業(yè)機構測試后發(fā)現,比亞迪電動車的質量與奔馳不相上下,但價格卻低三分之一,性價比優(yōu)勢顯著。
意大利出租車司機反饋,駕駛比亞迪一年能節(jié)省3萬歐元油費,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巴西網紅更是通過視頻分享,展示比亞迪車型“充電5分鐘,續(xù)航200公里”的便捷性,引發(fā)大量消費者關注。
這些來自市場的真實反饋,成為比亞迪最好的“活廣告”,也讓其品牌口碑在海外市場快速傳播。
這一切的改變,不僅是比亞迪的成功,更見證了中國制造業(yè)的崛起。
20年前,德國消費者曾調侃中國汽車“質量粗糙、技術落后”,如今比亞迪4S店前卻排起了試駕長隊。
日本專家拆解比亞迪海豹車型后,發(fā)現其中包含187項專利技術,不得不承認中國車企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
美國媒體直言,特斯拉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并非傳統(tǒng)車企,而是來自中國的比亞迪。
從智能手機到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正憑借技術創(chuàng)新與品質提升,一步步撕掉“低端”標簽,贏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競爭已進入“下半場”。
比亞迪用20年時間,完成了從一家電池生產企業(yè)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的蛻變,下一步,將向北美市場發(fā)起沖擊,進一步完善全球布局。
面對比亞迪的快速崛起,馬斯克多次召開內部會議研討應對策略,豐田章男也公開承認在新能源轉型上“押錯了方向”。
當歐美日韓車企還在為轉型猶豫不決、糾結于技術路線時,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已在全球市場搶占先機,成為推動行業(yè)變革的重要力量。
在這場全球新能源產業(yè)的變革中,比亞迪的成功并非偶然,是技術創(chuàng)新、本土化布局與產業(yè)鏈優(yōu)勢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于更多中國品牌而言,比亞迪的出海之路既是可參考的范本,也是一種激勵。
只有堅持以技術為核心,以本土化服務為支撐,才能在全球市場站穩(wěn)腳跟。
未來,如何在全球市場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完善本土化服務體系、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需要持續(xù)探索的課題,比亞迪的實踐,無疑為這條道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