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每月跑 50 公里,能去跑半馬嗎?”“聽說跑半馬前得跑過 15 公里,是真的嗎?” 后臺總有朋友問 “跑半馬的最少跑量”,作為跑過 12 場半馬、帶過 30 多個新手完賽的博主,我想說:跑半馬的 “最少跑量” 不是固定數(shù),而是根據(jù)你的基礎(chǔ)來定,但核心原則只有一個 —— 別讓身體突然承受超出能力的壓力。今天就按 “純新手、有 10 公里基礎(chǔ)、進階跑者” 三類人群,拆解 “安全跑半馬的最少跑量”,附訓(xùn)練框架,新手看完也能照做。
01. 純新手(0 基礎(chǔ),沒跑過 10 公里):每月最少 80 公里,長距離峰值 15 公里
如果你之前沒跑過步,或最多只跑過 5 公里,想安全完賽半馬,建議至少準備 3 個月,每月最少跑 80 公里,且最后 1 個月要跑 1 次 15 公里長距離。
我?guī)н^的新手小林就是這樣:3 個月前連 3 公里都跑不完,第一個月按 “跑走結(jié)合” 練,每周跑 4 次,每次 5-6 公里(跑 3 分鐘 + 走 2 分鐘),月跑量 82 公里;第二個月慢慢過渡到連續(xù)跑,每周跑 4 次,其中 1 次長距離(從 8 公里漲到 12 公里),月跑量 95 公里;第三個月重點練長距離,先跑 1 次 13 公里,2 周后跑 1 次 15 公里,賽前 1 周減量到 10 公里,最后半馬用時 2 小時 58 分,輕松完賽。
為啥要強調(diào) “每月 80 公里 + 15 公里長距離”?因為 0 基礎(chǔ)跑者的肌肉耐力、心肺功能都需要慢慢適應(yīng):
每月 80 公里(平均每周 20 公里)能讓身體形成 “跑步記憶”,避免突然加量受傷;
15 公里是 “半馬的安全閾值”—— 能跑完 15 公里,說明你的身體能扛住長時間跑步的壓力,剩下的 6 公里靠 “堅持” 就能完成,且不容易出現(xiàn) “撞墻期”。
千萬別犯 “新手誤區(qū)”:有人覺得 “我突擊 1 個月,每月跑 100 公里,跑 1 次 18 公里就能完賽”,但這樣很容易因肌肉過度疲勞導(dǎo)致抽筋、膝蓋痛,我見過不止一個新手因突擊訓(xùn)練,半馬跑 10 公里就被迫退賽。
02. 有 10 公里基礎(chǔ)(能連續(xù)跑 10 公里,跑齡 1-2 年):每月最少 100 公里,長距離峰值 18 公里
如果你已經(jīng)能輕松跑 10 公里(比如 10 公里用時 1 小時以內(nèi),跑完不覺得累),想跑半馬,建議準備 2 個月,每月最少跑 100 公里,最后 1 個月跑 1 次 18 公里長距離。
跑友阿杰屬于這類:之前能跑 10 公里,想 2 個月后跑半馬,我給他的計劃是:
第一個月:每周跑 4 次,其中 1 次長距離(從 12 公里漲到 15 公里),另外 3 次常規(guī)跑(每次 8-10 公里),月跑量 105 公里;
第二個月:每周跑 4 次,1 次長距離(16 公里→18 公里),1 次間歇跑(比如 “跑 5 分鐘快 + 1 分鐘慢”,提升心肺),另外 2 次常規(guī)跑(8 公里),賽前 1 周減量到 12 公里,最后半馬用時 2 小時 15 分,還 PB 了。
這類跑者的核心是 “提升長距離耐力”:能跑 10 公里說明基礎(chǔ)不錯,但半馬比 10 公里多 11 公里,對肌肉的 “續(xù)航能力” 要求更高 ——18 公里長距離能讓你提前適應(yīng) “長時間跑步的疲勞感”,比如跑 15 公里后可能出現(xiàn)的 “腿沉”“呼吸變粗”,提前應(yīng)對,半馬時就不會慌。
注意:別只堆長距離,常規(guī)跑也要保證配速穩(wěn)定。比如阿杰平時常規(guī)跑配速 6 分,長距離配速 6 分 30 秒,這樣既能保證訓(xùn)練效果,又不會過度消耗。
03. 進階跑者(跑過 1-2 次半馬,想 PB):每月最少 120 公里,長距離峰值 20 公里
如果你已經(jīng)跑過半馬,想提升成績(比如從 2 小時 30 分提到 2 小時 10 分),平時每月最少跑 120 公里,最后 1 個月要跑 1 次 20 公里長距離,且加入間歇跑、節(jié)奏跑訓(xùn)練。
我自己備戰(zhàn)半馬 PB 時就是這樣:月跑量 130 公里,每周訓(xùn)練安排:
1 次長距離(18 公里→20 公里,配速 5 分 30 秒,接近目標半馬配速);
1 次間歇跑(“1 公里快 + 1 公里慢”,快段配速 5 分,慢段配速 6 分,共 10 公里);
1 次節(jié)奏跑(5 公里,配速 5 分 40 秒,保持穩(wěn)定節(jié)奏);
1 次恢復(fù)跑(8 公里,配速 6 分 30 秒,讓身體休息);
最后半馬用時 2 小時 08 分,成功 PB。
進階跑者需要 “量 + 質(zhì)” 結(jié)合:每月 120 公里能保證訓(xùn)練強度,20 公里長距離能讓你在 “接近半馬的距離” 里磨合配速,避免 “前半程快、后半程掉速”;間歇跑和節(jié)奏跑則能提升心肺功能和配速穩(wěn)定性,幫你突破成績瓶頸。
04. 關(guān)鍵不是 “總跑量”,是這 2 個核心:90% 的人都忽略了
很多人只盯著 “每月最少跑多少公里”,卻忽略了更重要的 2 個點,這才是安全完賽半馬的關(guān)鍵:
跑量增幅不超 10%:避免 “突然加量傷”
不管你是哪類跑者,每周跑量增幅都別超過 10%。比如上周跑 20 公里,這周最多跑 22 公里;上周長距離跑 12 公里,這周最多跑 13.2 公里。我?guī)У男率掷?,有個姑娘為了快點完賽,每周跑量從 20 公里漲到 30 公里(增幅 50%),結(jié)果第 3 周膝蓋就疼了,停跑 1 個月才恢復(fù)。
每周留 1 天 “完全休息”:給身體修復(fù)時間
很多人覺得 “多跑 1 天,跑量就多一點”,但其實 “休息也是訓(xùn)練的一部分”。每周留 1 天完全不跑步,讓肌肉和骨骼修復(fù),避免過度疲勞。我之前試過每周跑 6 天,結(jié)果第 4 周就覺得 “腿沉得跑不動”,配速掉了 1 分鐘,后來調(diào)整為每周跑 4-5 天,反而狀態(tài)更好。
05. 新手必看:3 個月半馬訓(xùn)練框架(按最少跑量制定)
如果你是純新手,按這個框架練,3 個月后大概率能安全完賽半馬:
最后想說:“最少跑量” 是底線,不是目標
有人問:“我剛好達到最少跑量,能完賽嗎?” 答案是 “大概率能”,但更重要的是 “安全完賽”。我?guī)н^的新手里,有人剛好達到每月 80 公里,跑 1 次 15 公里,半馬用時 3 小時 10 分,雖然慢,但全程沒受傷;也有人超了最少跑量,每月跑 100 公里,跑 2 次 15 公里,半馬用時 2 小時 40 分,跑得更輕松。
其實跑半馬的意義,不是 “達到多少跑量”,而是 “享受從 0 到 21.0975 公里的過程”。別為了 “湊跑量” 硬撐,也別因 “沒到最少跑量” 焦慮 —— 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調(diào)整,能健康地沖過終點,就是最好的成績。
你現(xiàn)在的月跑量是多少?準備什么時候挑戰(zhàn)半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