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河南鄧州腰店鎮(zhèn)御龍灣河邊,一名女童不慎落水,被湍急河水沖出去足足三里地,眼看就要沒了性命。危急時刻,兩名正在夜釣的市民沒有絲毫猶豫,靠著手中的路亞魚竿當(dāng)“救生工具”,一步步將女童從死神手里拉了回來。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不僅展現(xiàn)了普通人的勇氣,更藏著關(guān)鍵時刻“救命工具”的妙用,還引發(fā)了關(guān)于野外防溺水和救援常識的大討論。
一、驚魂夜!女童落水被沖三里地,河水湍急根本抓不住
10月13號晚上,鄧州御龍灣河邊本來安安靜靜的,不少人趁著涼快出來散步、釣魚,誰也沒料到會突發(fā)意外。
據(jù)目擊者說,當(dāng)時一個小女孩不知道是沒看路還是不小心,“撲通”一聲就掉進(jìn)了河里。這幾天河南剛下過雨,河里的水又急又涼,流速快得嚇人,女童一落水就被河水帶著往下沖,根本沒法自己掙扎。
“孩子在水里漂著,就露個小腦袋,哭都快哭不出來了!”旁邊有人發(fā)現(xiàn)后急得大喊“救人”,可河水太急,岸邊的人根本不敢貿(mào)然下水,只能跟著河邊跑,眼睜睜看著女童被沖出去老遠(yuǎn)。
就這么一眨眼的功夫,女童被河水沖出去了三里多地(差不多1500米),距離越拉越遠(yuǎn),情況越來越危險——孩子體力快耗盡了,身體開始往下沉,再晚一步,可能就真的沒救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候,河邊傳來兩聲大喊:“抓?。∽プ◆~竿!”原來是兩名正在夜釣的大哥,他們聽到呼救聲后,立刻朝著女童漂流的方向跑,還緊緊抓著手里的路亞魚竿,這根魚竿,成了女童最后的“救命稻草”。
二、教科書式救援!路亞竿為啥能成“救命神器”?
可能有人會問,釣魚竿那么細(xì),怎么能拉得動一個孩子?這倆大哥的救援,其實藏著滿滿的“技巧”,堪稱“教科書級別”,還得從路亞竿的特性和正確救援方式說起。
先搞懂:為啥是路亞竿,不是普通魚竿?
咱們平時見的魚竿分很多種,這次救了命的“路亞竿”,天生就適合應(yīng)急救援:
夠長夠結(jié)實:路亞竿一般長1.8米到3米,能伸到離岸邊很遠(yuǎn)的地方,而且竿身韌性強、承重好,拉一個幾十斤的孩子完全沒問題,不會一拉就斷。
有“線輪”能控速:路亞竿自帶線輪,線可以慢慢放、慢慢收,不像普通魚竿的線固定長度,能跟著水流調(diào)整,一步步把人往岸邊拉,不會因為用力太猛把孩子拽傷,也不會讓孩子被水流再次沖遠(yuǎn)。
救援的關(guān)鍵:不盲目下水,“遠(yuǎn)距離施救”是王道
這倆大哥的做法,完美避開了“野泳救援”的大忌,特別值得大家學(xué):
1. 不逞能下水:野外河水湍急,底下還有暗礁、水草,就算會游泳,下水后也很容易被水流卷走,連自己都救不了。大哥們沒貿(mào)然跳河,而是站在安全的岸邊施救,這是最聰明的第一步。
2. 讓孩子抓穩(wěn)“受力點”:他們把路亞竿的竿稍(最前端)遞到孩子面前,讓孩子緊緊抓住竿稍和魚線,這樣孩子有了支撐,不會繼續(xù)下沉,也能借著力保持身體穩(wěn)定。
3. 慢慢收線“往岸邊帶”:借著線輪的控制,大哥們一點點往回拉線,速度不快但很穩(wěn),順著水流方向慢慢把孩子往岸邊挪,最后等孩子靠近岸邊,再合力把她拉上了岸。
法律知識點:救人要注意“避險”,別讓好事變麻煩
這里必須提醒大家:見義勇為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合法合規(guī)”,避免自己受傷或惹上糾紛:
優(yōu)先“遠(yuǎn)距離救援”:根據(jù)《民法典》,見義勇為時要“采取合理措施”,如果明明可以用工具救援,卻非要冒險下水導(dǎo)致自己受傷,可能會承擔(dān)部分責(zé)任;如果因為救援方式不當(dāng),導(dǎo)致被救者二次受傷,也可能面臨糾紛。
“見義智為”比“見義勇為”更重要:遇到有人落水,第一時間喊人幫忙、打110/120,同時找身邊的工具(魚竿、繩子、救生圈、木板等),比自己沖上去更靠譜。這次倆大哥用路亞竿救人,就是“見義智為”的最好例子!
三、網(wǎng)友炸鍋:這倆大哥太牛了!但更該警惕“河邊危險”
事情一曝光,網(wǎng)友們都被這倆釣魚大哥圈粉了,評論區(qū)全是點贊和討論,主要分成兩派聲音:
夸“救命大哥”的網(wǎng)友
“這哪是釣魚竿啊,這是‘救命竿’!倆大哥反應(yīng)太快了,手穩(wěn)心細(xì),要是換個人,可能魚竿都遞不準(zhǔn)!”
- “原來路亞竿還有這用處!以后去河邊釣魚,我也得帶著,說不定關(guān)鍵時刻能救急!”
關(guān)注“兒童防溺水”的網(wǎng)友
“太嚇人了!家長咋看的孩子?河邊那么危險,晚上視線又差,怎么能讓孩子單獨在河邊跑?”
“必須給孩子普及防溺水知識!告訴他們不管水淺水深,都不能靠近河邊,萬一掉下去真的來不及!”
結(jié)論:這根“救命魚竿”,該讓更多人知道的事
這場救援雖然有驚無險,但背后的問題值得所有人重視:
1. “見義智為”比“硬沖”更重要:遇到落水者,別第一時間想著跳河,先找身邊的“救援工具”——魚竿、繩子、木板、空水桶都行,遠(yuǎn)距離施救既安全又有效,這倆大哥給我們上了最好的一課。
2. 家長的“視線監(jiān)護(hù)”是防溺水第一道防線:尤其是秋冬季節(jié),河水湍急、水溫低,孩子落水后存活率更低,帶孩子去河邊一定要看緊,別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哪怕一秒鐘都不行!
3. 普通工具也能當(dāng)“救生神器”:路亞竿、工兵鏟、甚至長柄傘,平時看著不起眼,關(guān)鍵時刻都能救命,你還知道哪些“冷門救命工具”?
最后,必須再夸夸這倆鄧州大哥,他們用一根魚竿救了一條命,不僅救了一個孩子,更救了一個家庭!你覺得這倆大哥的救援厲害在哪?平時去河邊,你會特意留意身邊的“救援工具”嗎?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