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的臺北馬場町,十八天內(nèi)兩次響起凄厲的槍聲。6月10日,吳石將軍高吟“憑將一掬丹心在”從容赴死;6月18日,陸軍二級上將陳儀穿著整潔的舊軍裝走向同一片黃土。兩位本可安享榮華的高官,為何前赴后繼把生命終結(jié)在孤島?這段塵封的歷史背后,是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背叛的劇烈碰撞。
陳儀這人搞政治,福建浙江都干過,最有名那會兒是1945年,去臺北接受日本人投降,臺灣是他親手接回來的,為了這事兒他準備了好久,收資料,練人手,專門學日本人怎么管地方,就怕大陸那套不好的東西帶過去,怕臺灣同胞吃虧,想得特別細,結(jié)果到了1949年春天,他突然想帶著浙江起義,不打仗,直接和平解放,這事兒的關(guān)鍵,就是他想策反湯恩伯,全靠他倆那點師徒情分。
陳儀早年看湯恩伯,比看自己兒子還親,送他去日本留學,在蔣介石面前一個勁兒地夸,硬是把一個普通軍官捧成了陸軍上將,湯恩伯后來官大了,寫信還叫陳儀“吾師”,自己稱“生”,本來以為這關(guān)系鐵得不行,哪知道最后兩個人的下場都不好。
1949年1月底,陳儀讓外甥丁名楠帶了封親筆信去上海,信里頭寫得清清楚楚,政治犯要放,工廠要保全,公家的錢不能動,軍隊就地改編,長江渡口得開著,等著解放軍過來,湯恩伯在他公館看完信,嚇得一身冷汗,嘴上還說得好聽,說時機不成熟,但愿意配合,還說要親自去杭州詳談,可陳儀的人前腳一走,他后腳就把信交給了上海警察局的毛森,直接送到了蔣介石手里。
2月21號,陳儀自己又跑到上海想當面談談細節(jié),剛進湯恩伯的門,就被人家早就安排好的警衛(wèi)給扣下了,他跟家里人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這一輩子都糊里糊涂,就這件事做對了,消息傳到華東野戰(zhàn)軍,陳毅氣得直拍桌子,馬上安排人去救,可湯恩伯動作太快,直接把陳儀用飛機押送到臺灣,誰也來不及了。
陳儀在臺灣被關(guān)了一年多,蔣介石那邊又是勸又是威脅,給高官,拿家人說事,他一個字都沒松口,1950年6月,吳石犧牲的消息傳過來,他心里就明白了,知道自己也沒多少天了,八天之后,就在同一個刑場,臨刑前還問浙江的老百姓過得好不好,現(xiàn)場的人記著,他酒也不喝飯也不吃,就催士兵動作快點,直接打頭,最后喊了句人死精神在,走得特別利索。
湯恩伯出賣老師,在國民黨里頭名聲也臭了,都罵他是弒師逆徒,蔣介石也漸漸不待見他,沒什么實權(quán),在臺灣日子過得憋屈,1954年他快死的時候,跑到陳儀的墓前鞠了一躬,說學生來遲了,這些事,歷史書上都寫著呢。
現(xiàn)在北京的福田公墓,吳石和陳儀的墓碑就挨著,去祭拜的人,看著這兩塊碑,就知道什么是丹心,西山那個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墻上刻了846個名字,他們都跟吳石、陳儀一樣,信仰這東西,比自己的命都重要,這種堅守,比什么生死榮辱都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