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書鋪拾光
蘇陽陽的悲劇讓我想起《都挺好》中的蘇明成,那些以愛為名的家庭壓力,不知壓得多少年輕人喘不過氣。
就像《無聲告白》書中寫道的:“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strong>
或許,愛的方式,比愛本身更重要。
這幾天,濟南一位小伙的遭遇實在扎心:29歲的他,身高1米85,擁有211本科學(xué)歷和國企工作,卻因為母親催婚后,選擇剃光頭發(fā),獨自進山,再也沒有回來。
令人唏噓的是,搜救隊員透露,發(fā)現(xiàn)遺體時,蘇陽陽的手機還緊緊攥在手中。
“他并不是想要自殺”救援人員明確表示,“他緊握的手機說明他墜崖后仍想求救,只是傷勢過重且手機沒電,最終未能成功?!?/p>
01
以愛為名的家庭壓力可以擊垮人
10月4日,國慶假期期間,29歲的蘇陽陽本可以選擇外出旅游,而他卻選擇了回家看望父母。
只可惜,家人或許沒能體會到這份良苦用心。
上午時分,與家人閑聊之余,家人對蘇陽陽提了兩個要求:
第一、趕緊找女朋友結(jié)婚。
第二、頭發(fā)太長了,今天必須去理發(fā)。
這個29歲的男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主見,只見他走回房間,拿出理發(fā)器,二話不說,直接給自己剃了個光頭。
做完這一切以后,他穿上沖鋒衣,拿著一部手機就出了門,往離家不遠的玉函山走去。
沒想到,這一走,便是永別。
事實證明了,蘇陽陽或許真的只是想出去走走。
因為他曾經(jīng)打開手機搜索地圖,還在下午四點跟同事開了視頻會。
之后,大概是因為手機沒電了,蘇陽陽的母親一直聯(lián)系不上他。
這才意識到,孩子出事了?
蘇陽陽是在一處懸崖下走到的,找到他的救援人員透露他多處骨折,不像是跳崖而下,更像是摔下來的……
他手里緊緊拽住的手機卻始終沒能撥通求救電話。
這個細節(jié)告訴我們,他曾經(jīng)多么努力地想要求生,想再回到這個世界。
02
最懂他的父母卻傷害了他
不可否認,蘇陽陽本該在雨后的下午躺在床上玩手機,而父母的催婚推動了他往大山里走去。
失聯(lián)的9天里,家里人早已追悔莫及。眼淚哭干,年紀最大的爺爺,拄著拐杖也要找回自己的孫子。
只可惜,事與愿違。
逝者已逝,只能節(jié)哀,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多少有些是破壞了孩子的因果導(dǎo)致的,只能自食其果。
同學(xué)談到他,說上學(xué)的時候,也不屬于很內(nèi)向的,也愛和同學(xué)一起玩,現(xiàn)在知道這個消息,真的很難受。
03
愛應(yīng)該理解而非施壓
其實,不只是蘇陽陽的父母,很多父母都不懂的一個真相:
那便是,父母催婚越嚴重,子女的婚姻可能越難幸福。
當外部動機過強時,內(nèi)部動機反而會減弱。
簡單來說,如果父母一直催婚,安排各種各樣的相親,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這樣往往會導(dǎo)致孩子內(nèi)心深處想要戀愛、結(jié)婚的動機變?nèi)酢?/p>
父母想要“傳宗接代”進而和他們一樣,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殊不知,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只想“簡單愛”。
蘇陽陽的離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愛應(yīng)理解為理解而非施壓。
父母需要意識到,激烈的催婚可能成為子女的心理創(chuàng)傷。
與其不斷施加壓力,不如嘗試理解子女的處境和感受。
04
個人感受
說句節(jié)哀可能是冰冷,但仍希望活著的人堅強的活下去。
29歲已經(jīng)是一個成年人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出門散心沒有錯,但錯就錯在讓“獨處”變成“孤立無援”。
最危險的地方往往就是在最不重視的地方,蘇陽陽去離家直線2公里的山,自認為離家很近,就沒有做任何的準備。
其實,他在登山前應(yīng)該認真準備,至少查一查天氣預(yù)報、備齊裝備,優(yōu)先選擇成熟路線甚至結(jié)伴而行。
這連充電寶都不帶一個,危險時刻,手機都發(fā)揮不出價值。
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才能讓危險遠離我們。
僅個人感受,如圖片侵權(quán),可聯(lián)系刪除!
點“贊”+“在看”,并“分享”給更多人。
-End -
不為盛世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