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出版詩集/圖書加微shicishijie02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王允、呂布除掉了董卓,貂蟬完成了使命。
她換上一身行裝、坐上馬車,悄然遠(yuǎn)去。
她去了哪里?以后會度過怎樣的人生?
沒有人知道。
貂蟬是虛構(gòu)的人物,但她翩然離去的那一幕卻十分動人。
在歷史的天空中,有多少人如貂蟬一般閃耀出光亮之后,飄然遠(yuǎn)去,再也沒有她們的消息。
歷史上這樣的人很多很多,比如下面這5位。
第一位:朱允炆
他是一代帝王,卻被自己的親叔叔奪了皇位,落得個下落不明。
他是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
父親朱標(biāo)去世得早,朱元璋立 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去世后, 朱允炆順利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一繼位就開始削藩,惹得各地的藩王不滿。
燕王朱棣不干了,想削弱我的勢力,沒門。
朱棣找了個理由,以“清君側(cè)”為名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
朱棣有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以北京為大本營,與 朱允炆干了起來。
打了三年,朱允炆是節(jié)節(jié)敗退,朱棣攻進(jìn)了北京城,宮中燒起了大火,卻沒找到朱允炆。
此后,朱允炆就失蹤了。
關(guān)于他的結(jié)局,有好幾種說法:
1.燒死說
《明史》記載, 朱允炆被燒死了。
燕王進(jìn)宮后,指著一堆燒成灰燼的骨灰說,這就是 朱允炆。
上入宮,忽火發(fā),皇后馬氏暴崩,程濟(jì)奉上變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宮。因指燼中后骨以為上!——《明史 建文皇帝本紀(jì)》
2.出家為僧說
有學(xué)者認(rèn)為,朱允炆并沒有死,而是逃出了宮,到山中去做了和尚。
更有甚者說,朱棣后來派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而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也成為明代第一疑案。
第二位: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寫下這首詩時只有七歲, 童年即巔峰,可他卻沒想到,自己最后的歸宿卻是個謎。
駱賓王為官的時代,正是武則天當(dāng)政的時代。
對武則天,駱賓王很是看不慣。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當(dāng)了十多年下級官僚的駱賓王終于被升為侍御史。
沒等他高興幾天,因為上書論事,觸怒了武則天。
駱賓王以貪贓問題被下獄,為此,他還寫下名作《在獄詠蟬》,一年后才被釋放。
嗣圣元年(684年),武則天廢中宗,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武則天仍臨朝稱制。
九月,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十多天內(nèi)就聚合了十萬部眾。
駱賓王跟著徐敬業(yè)一起反對武則天。
他還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寫了一篇精彩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在檄文中,駱賓王對武則天那是一頓罵呀,罵得是真難聽。
當(dāng)檄文傳到武則天的耳朵里,武則天卻感慨:“駱賓王這樣的人才,你們都不用,是宰相的過失。”
檄文寫得好,可軍隊不抗造。
兩個月后,徐敬業(yè)叛亂就被平定了。
駱賓王呢?
下落不明,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資治通鑒》里說駱賓王和徐敬業(yè)一起被殺。
還有的書說他投江而死。
《新唐書》則直接說他失蹤了。
孟棨在《本事詩》則詳細(xì)記載了他的下落。
徐敬業(yè)失敗后,兩個人都逃走了,沒抓到。
負(fù)責(zé)的將領(lǐng)們怕?lián)?zé)獲罪,就從數(shù)以萬計的死者中找到和他們長得像的人,斬首上報了。
后來,雖然知道他們還活著,也不敢去追捕了。
徐敬業(yè)得以遁入衡山做了和尚,直到九十多歲才去世。
駱賓王也剃發(fā)為僧,游歷各大名山,直到來到靈隱寺,一年后在這里去世。
據(jù)說,后來宋之問在靈隱寺遇見了駱賓王,兩人還聯(lián)詩,真假已經(jīng)無從得知了。
第三位:徐福
徐福是秦始皇時的方士, 通曉醫(yī)學(xué)、天文、航海。
他被秦始皇委派了一項重要的任務(wù)。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派徐福去東海尋訪神仙,搜羅奇珍異寶。
徐福在海外轉(zhuǎn)了一圈回來,說自己見到了神仙,將海外描繪得神乎其神。
他還興奮地告訴秦始皇:“獻(xiàn)上 良家的少年男女以及各行各業(yè)工匠的技藝 ,就能得到長生不老仙藥?!?/p>
秦始皇一聽,高興得不得了。
當(dāng)即找了三千名少男少女,帶著給海神的五谷種子、各類工匠,隨徐福出海。
徐福出海后,找到一片廣闊的原野和湖泊,便在當(dāng)?shù)囟ň酉聛?,自立為王,沒有再回來。
從此,再也沒有了徐福的消息。
徐福到底去了哪里呢?
有人說,徐福到了日本,如今,日本人就是徐福的后裔。
《日本國史略》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p>
徐福和童男童女在日本扎根,但這也并沒有確鑿的證據(jù)。
還有人說他到了連云港一帶。
眾說紛紜,而徐福究竟去了哪里,成為了永遠(yuǎn)的謎團(tuán)。
第四位:李師師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歌妓。
色藝雙絕的李師師,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追捧的對象。
據(jù)說,宋徽宗也十分迷戀她,經(jīng)常偷偷出宮與她相會。
著名詞人周邦彥也與她交好,其中還流傳著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
話說有一天周邦彥來找李師師,兩人正約會著。
不一會兒,宋徽宗也來了,周邦彥來不及避開,連忙躲在了床底下。
宋徽宗帶來江南新進(jìn)貢的橙子,兩人戲謔調(diào)情,都被床底下的周邦彥聽得一清二楚。
后來,周邦彥就填了一首詞,開頭就是: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詞傳到了宋徽宗耳中。
宋徽宗恍然大悟:“原來那一天周邦彥也在。”
在北宋,李師師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著迷的女子。
青春年華,萬人追捧,如果能一直這樣該多好呀。
可人還是抵不過大勢。
北宋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國南下攻宋,第二年,汴城京陷落,北宋滅亡。
李師師也不知所蹤。
關(guān)于她的結(jié)局,有三種說法。
一種是“以死殉國”說。
據(jù)說,汴京城破,金人也聽過李師師的大名。
金人抓來李師師,可李師師很有氣節(jié),她不愿意臣服金主,拔下頭上的金簪,自殺而亡。
一種是“老死江湖”說。
汴京城破,李師師和許多人一樣,輾轉(zhuǎn)流落到南方。
曾經(jīng)的當(dāng)紅歌妓衰老憔悴,不復(fù)往日風(fēng)華。
有人說曾在湖南境內(nèi)與李師師偶然相遇,垂垂老矣的李師師,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一種是“被俘北上”說。
李師師被金兵擄走北上,后來嫁給了一個普通的金兵為妻,了此殘生。
縱觀三種說法,第二種說法較為可信。
汴京城陷落,李師師很可能和大多數(shù)普通士民一樣,輾轉(zhuǎn)到了南方,默默終老。
第五位:沈珍珠
沈珍珠是誰?
她是唐代宗李豫的妃子沈氏,也就是唐玄宗的孫媳婦。
相傳名為珍珠,我們暫且這樣稱呼她。
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長驅(qū)直入,長安岌岌可危,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叫上自己的兒子們,和一眾宗室大臣逃出了長安。
那些沒有逃出長安的呢?
沈珍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安祿山進(jìn)了長安,大肆屠殺李唐皇族。
沈珍珠僥幸活了下來。
等到代宗李豫收復(fù)洛陽時,在掖庭見到了沈氏。
因為有軍務(wù)在身,李豫將沈氏安排在洛陽,可不久之后,洛陽再次陷落,沈珍珠徹底失去了消息。
等到一切安定下來,唐代宗到處尋訪她的下落,再也沒有找到她。
她很有可能死在了動亂的時代。
而沈珍珠只是安史之亂冤魂中的其中一個。
后來,唐代宗去世,沈珍珠的兒子李適繼位,是為唐德宗。
李適冊封生母沈氏為皇太后。
在冊封儀式上,德宗及大臣對著空氣跪拜,可謂“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朝臣都為之哭泣。
那沈珍珠的悲劇,是唐朝安史之亂時無數(shù)士民悲劇的縮影。
正如袁枚所說: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縱觀這些“下落不明”的歷史人物,無不是生活在動亂的時代。
他們的命運被時代裹挾著往前走,有時,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可悲可嘆。
在權(quán)力階層的他們命運都如此不堪,更何況那些普通的百姓呢?
正應(yīng)了那句俗語:寧做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詩友們,你還知道哪些下落不明的歷史人物呢?
↑↑↑點擊圖片了解招募詳情↑↑↑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詩詞世界,作者:聶隱娘。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趣說諸子百家》《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wǎng)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