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既是美國對中國船舶無端征收港務費的起始日期,也是中方果斷反擊,宣布對美船舶收費,并且反制5家與美相關公司的一天。
而且中方還手握“王牌”,此前宣布的稀土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措施,也在同步生效中,而美方針對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對華出口限制陸續(xù)落地,這種“同時出招”的節(jié)奏絕非偶然。
而就在中美措施生效的同時,三國高官的訪華計劃相繼公布,每一趟行程都暗含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謀求出路的意圖。
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納加德宣布訪華(10月16日至17日),則帶著“波羅的海支點”的考量。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納加德宣布訪華(10月16日至17日),則帶著“波羅的海支點”的考量。加拿大外長阿南德即將開啟的首次訪華之行(10月16日至17日),則更具“止損”意味。
中美措施同一天生效,3國高官密集宣布將訪華,釋放了什么信號?
中美14號同一天動手:不是鬧脾氣,是真刀真槍拼實力
10月14號這天,中美兩邊算是正面對上了——美國剛說要對中國船舶收港務費,中方的反擊馬上就來。不光是對美國船舶收一樣的錢,連那些美資占股超過25%的企業(yè)旗下的船也沒放過,還直接把15家美國半導體公司拉進了反制名單。
更關鍵的是中方藏了挺久的“殺招”:稀土和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也同一天生效,這次可不是只卡原材料,連國外用中國技術造的稀土產品,想出口都得要許可。
尤其是鈥、銩這種中重稀土,導彈制導、高端芯片都離不開,這一下等于攥住了西方軍工和科技的命脈。
美國那邊也沒閑著,針對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限制正一點點落地,嘴上喊著要“封死中國的芯片路”。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不是兩邊意氣用事。中方其實早就通過溝通渠道提前跟美方打了招呼,明顯是“先禮后兵”的路子,商務部發(fā)布會里說得很明白:管制是按《出口管制法》來的,只要合規(guī)申請,該批還批,咱是為了保供應鏈安全,不是故意要“斷供”。
再看美國,一邊喊著要談判,一邊偷偷加限制,外交部的林劍直接懟回去:“美方不反思自己的問題,還拿關稅嚇唬人,這根本解決不了事兒。”
說穿了,這就是兩邊核心利益的硬碰硬:美國想靠半導體卡中國脖子,中國就用稀土捏它的“命門”;美國在航運上挑事兒,中國就用對等的辦法讓它付出代價。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節(jié)奏,其實早說明中美兩邊的較量到了“拼家底”的份兒上,誰都沒打算輕易服軟。
美國盟友扎堆來中國:不是巧合,都是為自己算小賬
就在中美鬧得最兇的時候,三個美國盟友的高官突然都宣布要訪華,時間還都湊在10月中旬,這事兒絕對有門道。
先看瑞典的外交大臣斯蒂納加德,16號到17號來,正好趕在中瑞建交75周年。要知道瑞典是第一個跟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2024年兩邊貿易額快190億美元了,咱們對瑞典的投資比去年漲了70%,像宜家、愛立信這些企業(yè),早把中國當成核心市場了。
所謂的“波羅的海支點”,說白了就是瑞典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一邊靠中國市場搞綠色轉型、做科技合作,一邊借著跟中國的關系,穩(wěn)住自己在波羅的海的影響力。
畢竟中國是瑞典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真跟著美國瞎折騰,虧的可是真金白銀。
再看加拿大外長阿南德,這是她上臺后頭一回訪華,說白了就是來“止損”的。
之前加拿大跟著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鋼鋁加稅,中方反手就對他們的油菜籽、豌豆、豬肉加了稅,加拿大農業(yè)圈真是欲哭無淚。
現在中美貿易戰(zhàn)又升級,加拿大更慌了——中國可是他們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再耗下去,國內農場主該扛不住了。所以阿南德這次來,核心就是談關稅的事兒,想把之前丟的市場搶回來。那種“美國點火、加拿大買單”的虧,他們是真吃夠了。
最有意思的是法國總統(tǒng)外事顧問博納,15號就先一步來了。法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跟中國在能源、航空領域早有深度合作,這次來就是要落實兩國元首之前談好的事,把合作盤子再擴大點。
要知道法國一直喊著“戰(zhàn)略自主”,現在美國忙著搞“小圈子”圍堵中國,法國更想靠中國平衡美國的霸權,順便撈點實實在在的好處——畢竟中國的大飛機項目、新能源市場,對法國企業(yè)來說都是塊肥肉。
這三個國家其實代表了美國盟友的普遍心思:沒人想為了美國的霸權犧牲自己的利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是很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真跟中國鬧僵了,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現在風向是真變了:不是偶然,全球秩序正在悄悄改樣
把中美動手和三國訪華放一塊兒看,能看出幾個藏不住的信號。首先,美國那套“盟友圈”其實已經松勁兒了。
以前美國一喊,盟友都跟著動,現在倒好,美國忙著施壓中國,盟友卻跑來找中國打交道——瑞典、加拿大、法國都是北約成員國,偏偏在中美鬧得最僵的時候來中國,這說明“美國優(yōu)先”那套早不管用了。盟友心里都有本賬,霸權當不了飯吃,能發(fā)展才是真的。
其次,現在國際上打交道,說到底還是得看實力。中方敢在稀土、航運上跟美國硬剛,是因為手里有真籌碼: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產能都在咱們這兒,航運領域不管是港口吞吐量還是船隊規(guī)模,咱們都是世界頂尖。
而那三個國家的高官主動上門,也是因為中國能給他們想要的——瑞典要市場和技術,加拿大想止損救貿易,法國要戰(zhàn)略上的協(xié)作。這跟以前美國靠施壓、制裁搞外交完全不一樣,現在誰有求于中國,就得坐下來好好談。
最后,全球供應鏈早離不開中國了。中方反復說稀土管制“合規(guī)就給許可”,其實是在放信號:中國不想破壞全球供應鏈,反而想維護它,但前提是別拿中國的資源卡中國的脖子。
美國搞半導體限制,表面上是針對中國,實際上把全球芯片產業(yè)的鏈條都弄斷了;而中國的反制只打美國的痛點,不連累其他國家,這就是差別。
那三個國家來中國,也有這層顧慮——真要是中美鬧到供應鏈斷了的地步,他們得提前跟中國搞好關系,保住自己的供應鏈安全。
說到底,10月14號這天演的“中美對轟+盟友訪華”這出戲,本質上是老秩序和新趨勢在撞車。
美國還想著靠霸權拿捏全世界,卻忘了各國早不想當棋子了;中國則用實力證明,合作才能共贏。
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國家來找中國,畢竟在發(fā)展面前,霸權的面子真沒那么重要。
信息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納加德將訪華
央視新聞——商務部: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