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滿懷期待地把那臺純電動車開回家時,怎么也不會想到,今天會寫下這樣一篇文章。當初被一公里不到一毛錢的宣傳語打動,現(xiàn)在回頭算總賬,才發(fā)現(xiàn)有些成本,真的只有時間才能告訴你。
第一筆錢:保險,年年往上漲的隱形稅
您的車損險保費比去年上調(diào)了35%。今年續(xù)保時,客服的這句話讓我愣住了。六年車齡的老車,保費不降反升。
對比同事同年份的燃油車,我的車險每年要多出2000多元。保險專員私下告訴我:現(xiàn)在電動車維修成本太高,特別是集成化底盤,小磕碰都可能要整體更換,保險公司都在調(diào)價。
更讓我意外的是,電池保險的單獨條款。雖然廠家承諾終身質(zhì)保,但保險條款里明確寫著:因碰撞導致的電池損壞,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獲得賠償。為了這個特定條件,我每年需要多支付800元的專項險。
六年下來,光是保險差價就多花了近15000元。這筆錢,夠給燃油車加多少箱油?
第二筆錢:貶值,看不見的資產(chǎn)蒸發(fā)
去年打算換車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電動車的貶值恐懼。
二手車商給我的報價,還不到原價的30%。而同年的燃油車,至少還能賣到40%以上。您這車我們收著也忐忑,車商說得直白,雖然電池還有質(zhì)保,但下一任車主萬一來索賠,我們折騰不起。
最讓我心痛的是,車上最值錢的部件——電池,反而成了貶值的元兇。盡管它從沒出過故障,但六年時間,電池技術(shù)已經(jīng)更新了三代。我的車續(xù)航只有400公里,新車已經(jīng)輕松突破600公里。
這筆賬算下來,六年間車輛貶值了20多萬,平均每年3萬多。這個數(shù)字,比燃油車至少高出50%。
第三筆錢:維修,碰不起的高科技
去年一次小事故,讓我對電動車的維修成本有了全新認識。
只是追尾,保險杠輕微變形,維修報價卻讓我目瞪口呆:1.8萬元。維修經(jīng)理解釋:先生,您這車前杠里面有自動駕駛的雷達和傳感器,需要全部校準更換。
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等待時間:配件等了整整一個月。很多電動車配件都是專車專用,庫存很少。維修員無奈地說。
相比之下,朋友的同級燃油車,類似損傷只要3000元,三天修好。
六年里,類似的小修小補已經(jīng)花了將近3萬元。這些在購車時,根本沒人提醒過我。
真相:省下的油錢,都去了別處
仔細核算這六年的總花費:購車款、保險、保養(yǎng)、維修、充電費、貶值損失……
把省下的油錢減去多花的各項費用,結(jié)果讓人沮喪:實際上,我的用車成本比同級別燃油車還高出15%。
電動車確實在很多方面領(lǐng)先:加速快、智能化程度高、駕駛體驗好。但如果你是為了省錢而選擇電動車,我勸你三思。
給準車主的忠告
現(xiàn)在有人問我該不該買電動車,我會告訴他:
如果你每年行駛里程超過3萬公里,電動車可能真的能省錢;如果你只是日常代步,一年開1萬多公里,請慎重考慮。
如果你打算一輛車開8年以上,電動車或許能扳回一城;如果你5年左右就想換車,請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你住在自家車位能裝充電樁,使用成本會低很多;如果主要依賴公共充電樁,實際花費可能超出預期。
六年過去了,我的電動車電池依然健康,但我的錢包,早已在其他地方被悄悄掏空。也許這就是新技術(shù)的代價:我們享受了科技的前沿,就要承擔它不成熟的那部分成本。
下次有人跟你算電動車一公里幾分錢時,建議你問問他:那保險呢?貶值呢?維修呢?把這些都算上,再看看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