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秋的美國中西部,本該是大豆豐收的一派喜悅,如今卻彌漫著焦糊味。
這不僅是豆農心理的焦灼,也是豆田中現(xiàn)實的焦灼。
9月,美國多地因大豆滯銷,為避免儲存壓力和影響次季播種,愛荷華州、密蘇里州的大豆堆成山沒人要,發(fā)霉的豆子被碾碎還田。
甚至一些農場主被迫就地焚燒他們辛苦種植的大豆,因為最大的買家中國已經數(shù)月沒有采購一粒美國大豆。
但此時,在太平洋彼岸,中國的大豆市場卻波瀾不驚、平穩(wěn)如常。
2025年1-8月,巴西大豆占華進口量飆升到71.6%,阿根廷半年內對華出口量暴漲3倍,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對華出口持續(xù)突破,國內大豆產量更是連續(xù)三年超過2000萬噸。
此外,還有4500萬噸的大豆戰(zhàn)略儲備如同定海神針,足以消化兩年的美國大豆出口量。
曾經被美國“卡脖子”的全球大豆供應鏈,現(xiàn)在已被中國巧妙重構。
慘痛教訓:中國的至暗時刻
曾幾何時,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國,直到1995年還是凈出口國。但短短十年間,情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3年,中國大豆產業(y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獵殺。美國先釋放“大豆增產”信號,誘使中國企業(yè)擴產,再突然宣布“減產”,引爆市場價格。
當中國企業(yè)組團赴美“團購”時,美國又聯(lián)合資本把價格從2000元/噸炒到5500元/噸,逼我們高價接盤800萬噸。
三個月后,他們再反手宣布“豐收”,價格暴跌到2200元/噸,直接讓中國97%的榨油企業(yè)破產。
這不是普通的市場波動,而是一場精準獵殺。ADM、邦吉等國際糧商趁機低價收購,一度控制了中國85%的榨油產能。
從此,中國大豆市場被迫打開國門,成為美國農業(yè)霸權的犧牲品。
臥薪嘗膽:中國的戰(zhàn)略布局
面對前十年的慘痛教訓,中國可以說,此后默默啟動了長達二十年的“大豆反擊計劃”。
首當其沖就是將多元化進口來源作為首要戰(zhàn)略。由此,巴西成為中國破局的關鍵。同時也對其他一些諸如阿根廷等國家,積極布局。
在此期間,中國沒有簡單購買大豆,而是玩了一手全產業(yè)鏈賦能。
技術輸出。在南美布局的中國農業(yè)企業(yè)隆平巴西研發(fā)出耐酸性土壤的大豆品種,使巴西產量從每公頃約3000公斤躍升至3560公斤,單位面積產量提升約18.7%。
基建先行。中國幫巴西修鐵路、建港口,4900公里的兩洋鐵路一旦貫通,大豆從巴西到中國的運費直降50%,還繞開了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
金融綁定。用人民幣結算大豆貿易,巴西拿訂單就能找中國銀行貸款。
與此同時,中國也同步提升自給能力。
在黑龍江的黑土地上,高蛋白大豆品種的研發(fā)正在打破“美國大豆出油率高”的神話;內蒙古的大豆加工園區(qū)里,從豆粕到蛋白的深加工生產線不斷延伸價值鏈。
2024年,中國大豆自給率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國內產量穩(wěn)定在2000萬噸以上,豆粕減量替代技術進一步降低了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商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的大豆合約。
從大豆開始,中國“種、儲、加、貿”四位一體的布局,正在徹底改變過去“買啥啥貴、賣啥啥賤”的被動局面。
華麗時刻:中美博弈的逆轉
2025年,大豆之戰(zhàn)的轉折點終于到來。
隨著特朗普政府再次對華加征關稅,中國果斷反擊,對美國大豆加征25%的進口關稅,加上其他稅費,整體稅率高達34%。
自2025年5月起,中國沒有下過任何一筆美國大豆新訂單。去年美國245億美元的大豆產出,中國消耗了將近一半,如今這個市場對美國徹底關閉。
效果立竿見影。美國大豆價格暴跌,庫存嚴重積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一度下跌,刷新2008年以來新低。
美國中西部地區(qū)農場破產申請已增加35%。全美約50萬依賴大豆種植的農戶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
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進行,到2025年底,預計巴西大豆將占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的85%以上。
特朗普不得不親自在社交媒體發(fā)帖呼吁中國,“盡快將(美國)大豆訂單增至四倍”,并且為中美大豆貿易提供“快速服務”!
從“怕美國不賣”到“美國怕不買”,三十年的博弈,中國終于改寫了國際大豆貿易的規(guī)則。
神來之筆:阿根廷“果斷補刀”
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總統(tǒng)米萊出于為國內緊急籌措高達70億美元外匯的考慮,出臺了一項被媒體稱為“零稅豪賭”的政策:宣布暫時取消大豆、玉米等谷物的出口關稅。其中,大豆的出口關稅直接從26%降至零。
此前阿根廷大豆出口稅率為26%,此舉直接讓阿根廷大豆價格暴跌123.7美元/噸,比美國大豆便宜近33%。
消息一出,中國買家迅速行動,在政策公布后48小時內鎖定約130萬噸阿根廷大豆訂單,滿載歸倉。待中國剛完成采購,阿根廷便宣布恢復關稅。
這場“限時促銷”的市場閃電戰(zhàn),讓美國大豆徹底傻眼。原本指望中國在貿易談判中松口采購美豆,卻被阿根廷半路“截胡”。
美國財長貝森特被拍到在聯(lián)合國會議期間焦急閱讀手機短信,內容赫然是農業(yè)部長的抱怨:“阿根廷讓中國對我們有了更大籌碼!”
更諷刺的是,美國前腳剛向阿根廷提供20億美元援助,后腳就被對方用零關稅政策搶走生意,堪稱“搬石頭砸自己腳”。
而中國穩(wěn)坐釣魚臺,面對美國指責“將豆農當人質”,中方淡然回應:采購決策遵循市場規(guī)律,誰性價比高就買誰。
米萊,這位曾宣稱“不與社會主義國家交易”的總統(tǒng),為挽救阿根廷經濟果斷對華示好,甚至不惜得罪“好友”特朗普。
最終,美國只能吞下苦果,宣布拿出140億美元補貼農民,但再多的補貼已換不回中國市場。
中國智慧:大豆之戰(zhàn)的邏輯
中國在大豆戰(zhàn)爭中的勝利,體現(xiàn)的是深厚的中華戰(zhàn)略智慧。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中國與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多國建立大豆供應關系,構建了多元化的供應網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幫助巴西提升大豆產業(yè),從種植技術到港口建設,全方位賦能,最終實現(xiàn)了互利共贏。
未雨綢繆,久久為功。從2004年的大豆危機到2025年的徹底逆轉,中國系統(tǒng)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一步步扭轉局面。
這些智慧最終匯聚成中國在大豆戰(zhàn)爭中的勝利,也體現(xiàn)出中國在國際貿易博弈中的戰(zhàn)略耐心、系統(tǒng)思維和勝戰(zhàn)決心,這是美方難以做到的。
當美國農民無奈地看著大豆田的凄冷灰暗,而巴西的港口卻是一片繁忙景象,滿載大豆的貨輪正歡快駛向中國。
從被美國資本獵殺,到徹底擺脫對美國大豆的依賴;從被迫接受國際價格,到主動重構全球大豆貿易規(guī)則,中國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豆翻身仗。
人民幣結算、訂單融資、基建換資源,這些創(chuàng)新正在改寫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的游戲規(guī)則。
行文至此,看近日網上傳言,美國一些大豆種植戶、大豆協(xié)會等,希望中國買家繼續(xù)購買美國大豆,他們愿意接受人民幣付款!
這場大豆博弈的終局印證了一個道理:誰掌握全球產業(yè)鏈的主導權,誰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可以預見,未來的全球糧道,必將因中國力量、中國智慧,而更加多元、公平、可持續(xù)。
解筱文:戰(zhàn)略學者。主評時政、文化、商業(yè)、鐵路。微信公眾號:評論員解筱文(zgmjp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