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新能源車駛向智能化下半場,“手車互聯”早已不是新鮮概念,而是用戶的核心期待。2025 年,缺乏多設備生態(tài)的新能源車,終將淪為移動的“孤島”。
10 月 15 日,ColorOS 16 發(fā)布會暨 OPPO 開發(fā)者大會在深圳舉辦?;顒蝇F場,OPPO 進一步展示了其在體驗、智慧、內容及智慧互聯生態(tài)等領域的最新思考,雷科技/電車通受邀來到活動現場參加報道。
圖源:電車通現場攝制
除了感受 OPPO 的最新技術之外,電車通還特地體驗了 OPPO 智行在上汽 MG4 上的表現。作為 MG 智電化轉型的首款重磅車型,首搭 OPPO 智行互聯系統(tǒng)的全新 MG4 在上市 24 天后就獲得超 10000 輛的交付量,打破上汽乘用車所有車型交付速度紀錄,在剛剛過去的 9 月份累計交付了 11790 輛,在緊湊型純電動轎車市場中位列第三。
圖源:電車通現場攝制
無獨有偶,同樣主打智能座艙這一亮點的吉利星愿,在銷量方面快速超越了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等競品。
可見,在當前新能源車市場,“智能化體驗”已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變量,“手車互聯”將不再是車企的“加分項”,而是決定產品市場地位的“必答題”。
手車互聯卷出新高度!OPPO智行這波贏了
可能對于很多車主來說,“手車互聯”不過是將“手機屏幕的信息投射到車機大屏”上,而如今,這一需求早已不是難題,CarPlay、CarLink 等常規(guī)方式能實現,Flyme Auto、鴻蒙系統(tǒng)等綁定了多設備生態(tài)的座艙系統(tǒng)也都能做到,甚至憑借 ICCOA 通用接口也能實現類似的能力。
而全新 MG4 的智能座艙,顯然走得更遠。
依托上汽零束自研架構與 OPPO 生態(tài)的深度融合,它的表現較前一代有了顯著提升。從電車通現場體驗展車的感受來看,全新 MG4 的車機系統(tǒng)擁有非常快的響應速度,還支持全量軟件生態(tài)上車、手機靠近自動連接,而且支持手車交互無縫打通,搖一搖手機就可以把導航無感連接到車機系統(tǒng),在車機喊“你好名爵”,還能直接調用手機功能,無需額外喚醒 OPPO 手機的“小布小布”。
圖源:電車通現場攝制
當然,這還不是 OPPO 智行的全部實力。在 OPPO 開發(fā)者大會上,上汽智能化首席產品官李赟用短短 15 分鐘,分享了 MG 與 OPPO 戰(zhàn)略合作的新進展,內容干貨十足。
從功能上來說,全新 MG4 首發(fā)的“語音備車”是一個大看點。提前備車是再正常不過的場景,在炎熱天氣的情況下需要提前打開空調等功能,但相比傳統(tǒng)遠程車控需要打開界面操作,全新 MG4 的語音備車可以直接聯動手機的 AI 助手,不需要打開車控界面,也就是車主一句話就能解決提前備車的問題,這也是手機廠商獨有的多設備生態(tài)互聯方式。
不僅如此,它還解決了多個用車痛點。比如一開車就忘記要辦的事情,車端可以提前進行日歷創(chuàng)建,實現手車日歷的互通互融,到點就可以及時提醒。逛商場后找不到車位,OPPO 智行能夠通過停車拍照 APP 提醒的方式來推送提醒,輕松定位車輛。
圖源:電車通現場攝制
在電車通看來,手車互聯的核心交互功能,全新 MG4 搭載的 OPPO 智行,與 Flyme Link、華為 HiCar 等車機系統(tǒng)的區(qū)別沒有那么大,但多設備聯動才是衡量汽車智能化深度的關鍵指標,顯然 OPPO 智行已經迅速進入智能座艙領域的第一梯隊,更難得的是,這套系統(tǒng)還搭載在一款售價 10 萬元以內的純電動車上。
李赟點破Carlink痛點,車機協同是破局方向?
值得留意的是,李赟在演講后半段,對智能座艙的發(fā)展趨勢給出了清晰展望。
他提到,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車企做好智能座艙其實不難,把語音交互體驗做好基本可以打動消費者,但現在不同了,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從“找功能”往“說需求”轉變,期望通過語音等直接語言來表達需求,簡化交互。
圖源:電車通攝制
此外,用車場景日漸多樣,消費者對車機的期待也不止于導航和娛樂,還延伸到辦公、充電、生活服務、旅游等更多領域。
這些需求的變化,傳統(tǒng)“你問我答”的交互方式根本解決不了,不少車企只能往車機里堆砌功能,形成龐大的“頁面樹”,導致消費者不得不在層層菜單中尋找功能。
而這樣一來帶來了新問題:消費者在座艙內進行功能操作時,路徑長、目標難尋、確認成本高,操作難度陡增,如果在駕駛過程中操作還會產生安全隱患。
圖源:電車通現場攝制
對此李赟指出當前Carlink方案存在三大邊界和挑戰(zhàn):龐大的“頁面樹”、駕駛態(tài)硬約束以及個性化/跨APP編排不足,而解決的辦法就是讓車機與手機智能體系統(tǒng),實現Carlink混合任務編排。
他認為,當車載 Agent 與手機 Agent 通過 Carlink 深度協同后,跨端無縫體驗可以改變智慧出行場景下的任務執(zhí)行模式。
更重要的是,當位置、車況、預計到達時間等關鍵信息在車機端和手機端實時同步之后,能夠為用戶提供一致且連貫的服務體驗,同時車端可專注導航、車控等低時延場景,手機端則負責交付、表單填寫等復雜交互,雙方優(yōu)勢互補,形成高效協作。
為進一步升級用戶出行體驗,李赟還發(fā)出倡議:邀請生態(tài)伙伴接入意圖級接口,先跑通閉環(huán)驗證效果,再通過規(guī)?;瘡椭茖崿F商業(yè)共贏,打造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車聯生態(tài)。
圖源:電車通現場攝制
雖說一款車能否暢銷,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就以全新 MG4 為例,除了 OPPO 智行帶來的智能座艙體驗,上汽最新一代半固態(tài)電池、10 萬元以內的親民售價、10.4kWh/100km 的低能耗表現等,都是其銷量亮眼的關鍵支撐。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搭載鴻蒙系統(tǒng)、Flyme Auto 的車型普遍暢銷能看出,打破手機與車機隔閡,簡單、易用、高效的智能座艙,已成為當下用戶的核心需求,而全新 MG4 搭載的 OPPO 智行,在極大擴展智能車機功能性的同時,在美觀度、交互效率、軟件生態(tài)上交出了全新答案。
現在我們看回全新 MG4,這款純電動車用 10 萬級售價扛起了“教科書”般的智能座艙體驗。在電車通看來,智能座艙的終極目標絕非功能堆砌,而是讓汽車真正融入用戶的數字生活,成為融入生活的“移動智能終端”。
李赟的展望也好,MG 與 OPPO 的實踐也罷,本質上都是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讓車不再是孤立的出行工具,而是與手機、生活場景無縫貼合的“移動智能終端”。倘若更多車企可以跟上這種“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迭代節(jié)奏,未來的智能座艙,終將從“解決需求”走向“預判需求”。
(封面圖源:電車通攝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