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從小聽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看《包青天》里八賢王拿金锏懟奸臣長大,可你知道不?這五位咱熟到不能再熟的“歷史人物”,正史里壓根沒他們的名字,咱愣是被這些故事騙了一千多年。
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說,看看這些“名人”到底是咋從虛構(gòu)變成咱集體記憶的。
現(xiàn)在一提陳世美,大家都覺得是拋妻棄子的渣男,等著被包青天鍘了才解氣。
可老實講,真實的“陳世美”壓根不是這德行。
他原型叫陳年谷,是清朝順治年間的舉人,當(dāng)官的時候還挺清廉,修水利、減賦稅,當(dāng)?shù)乩习傩斩寄钏谩?/p>
后來他同鄉(xiāng)想找他幫忙謀個官,結(jié)果陳年谷沒答應(yīng),畢竟當(dāng)官得憑真本事,走后門不是啥光彩事。
可人家懷恨在心,就把他名字改了改,編進《琵琶記》里,硬把他寫成了負(fù)心漢。
后來這戲越演越火,大家就忘了真的陳年谷,只記得這個假的陳世美了。
1950年代湖北丹江口還挖出過他和他老婆的墓志銘,上面明明白白寫著他“儉以養(yǎng)德,廉以居心”,你說這冤不冤?
聊完冤屈的陳世美,再說說咱心里的“正義擔(dān)當(dāng)”八賢王趙德芳。
看《包青天》的時候,總覺得只要八賢王一出來,拿著金锏,上能懟昏君下能治奸臣,包拯都得給他幾分面子。
可搞不清的是,正史里的趙德芳,壓根沒這么牛。
《宋史》里寫著呢,趙德芳是宋太祖的第四個兒子,23歲就沒了,生前既沒被封“八賢王”,也沒那柄能“如朕親臨”的金锏。
更有意思的是,包拯出生的時候,趙德芳都死了31年了,倆人根本沒見過面,哪來的一起斷案?我琢磨著,大家為啥這么喜歡八賢王?
其實是因為以前司法不公正,皇帝說了算,老百姓沒地兒說理,就想出來這么個“超厲害的親王”,能用金锏管管皇帝和奸臣,算是給自己找個心理安慰。
八賢王:咱編出來的“司法救星”
有了“司法救星”,歷史故事里還少不了“美女計”,貂蟬就是最典型的一個。
《三國演義》里寫她能讓月亮都躲起來,用連環(huán)計殺了董卓,呂布還為她沖冠一怒。
可你翻遍《三國志》就知道,里面只提了一句“呂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連這婢女叫啥都沒說。
后來到了元朝,有人寫雜劇,才給這婢女起名叫貂蟬,還加了個義父王允,編了“連環(huán)計”的劇情,說王允讓貂蟬先跟呂布好,再送給董卓,挑唆倆人反目。
到了明朝,又把她塞進“四大美女”里,給她安了個“閉月”的名頭。
貂蟬就是男人們編出來的“政治工具”,把復(fù)雜的權(quán)謀斗爭,說成是一個女人用美色解決的,既簡單又好聽,還能滿足大家對“以柔克剛”的想象。
可真實的董卓之死,是王允、呂布他們幾個人搞的權(quán)謀,跟貂蟬沒啥關(guān)系。
說完了玩權(quán)謀的貂蟬,再說說能打仗的穆桂英。
“穆桂英掛帥”那可是國民級的故事,破天門陣、斬敵人,百歲還能上戰(zhàn)場,聽著就帶勁。
可你去查《宋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里面連“穆桂英”這三個字都找不著,連她老公楊宗保也是編的。
本來是明朝有個叫熊大木的人寫《楊家將演義》,覺得楊家男丁都快沒了,故事不好看,就憑空造了穆桂英這么個人,說她是山寨里的千金,會打仗,還敢陣前招親,嫁給楊宗保后幫楊家撐場面。
后來京劇《穆柯寨》《轅門斬子》一演,再到電視劇一播,大家就都信了。
穆桂英再能打,最后也得是“楊門的媳婦”,還得守寡。
以前人們雖然喜歡女英雄,可還是覺得女人得歸到家庭里,不能真的“無父無君”,這點挺矛盾的。
穆桂英:楊家將故事里的“編外戰(zhàn)神”
最后再說說花木蘭,“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這首詩咱都背過,覺得她又孝順又勇敢,代父從軍還沒人發(fā)現(xiàn)是女兒身。
正史里《魏書》《北史》都沒提過花木蘭,連她姓啥、家在哪都沒個準(zhǔn)信。
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都說是她老家,可拿不出唐朝以前的碑刻或者戶籍證明,畢竟要是真有這么個名人,古代總得留下點記載吧?
北朝的時候只有“代父從軍”的民歌,到了唐朝才加了“十年沒人識破”的情節(jié),明朝徐渭寫雜劇,又加了“對鏡貼花黃”的細(xì)節(jié),清朝干脆給她定了“花”姓,連她爹叫花弧、老公叫王青云都編出來了。
后來迪士尼拍了動畫《Mulan》,她更是火到了全世界。
本來想這動畫是不是能還原點“史實”,但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還是在延續(xù)以前的“二創(chuàng)”,只不過換了個國際舞臺。
其實我覺得花木蘭最有意思的是那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本來是調(diào)侃性別成見的,結(jié)果后來大家都把她當(dāng)真實的女英雄,忘了這一開始就是首民歌里的形象。
這么一看,花木蘭、貂蟬、八賢王、陳世美、穆桂英這五個人,全是大家編出來的,可為啥比好多真的歷史人物還出名?
木蘭是忠孝、貂蟬是權(quán)謀、八賢王是正義、陳世美是渣男、穆桂英是巾幗英雄,好記還好傳;二是這些人填補了以前的“空白”,司法不公就編個八賢王,女性沒地位就編個花木蘭、穆桂英;三是不管是雜劇、評書還是電視劇,每次換個媒介,都給他們加新細(xì)節(jié),慢滿就像真的了。
所以下次再看這些“歷史故事”,咱別光覺得熱鬧,也想想這是不是真的歷史。
畢竟真實的歷史可能不完美,沒有那么多“完美英雄”和“解氣劇情”,但那些完美的故事,多半是編的。
真正懂歷史,不是記多少人名,是能分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咱想象出來的,別再讓這些虛構(gòu)的形象,騙了咱下一個千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