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guān)注
10月19日晚上7點,我將直播分享
《如何幫厭學孩子重拾學習信心》
歡迎大家預(yù)約直播
01
女兒今年14歲,讀初二,之前成績一直都不錯。
不知道是不是進入了青春期的關(guān)系,最近這一年多來,她變得越來越叛逆。
喜歡頂嘴,抬杠,我說什么都不聽,讓干啥都有情緒。
我讓她用心學習,把精力都放在學業(yè)上,別整那些有的沒的。
女兒覺得我只知道對她提要求,給她壓力,不理解她的感受。
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別對她太高的期待。
我聽了只覺得好笑:
你一個初中生,每天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事了,能有多大壓力? 再說,既然知道自己各方面都很普通,更要懂得笨鳥先飛,不然不就等著被淘汰?
為了幫她提升稍微弱點的數(shù)學,我給她找了輔導老師,我叮囑女兒一定打起精神,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別不好意思,更不要偷懶:
媽媽平時買東西,都是精打細算的,省吃儉用的,但在你的學習上,從來都沒猶豫過。 我也知道你平時上學累,休息時間還要去輔導,但這都是為了你好,你一定要......
我話還沒說完,女兒就煩躁的打斷:
沒人逼你省吃儉用,也不是我求你給我報的,我不上輔導班了,這錢你愛怎么花就怎么花,行嗎?
我的怒氣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對女兒劈頭蓋臉的罵道: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誰?全家的收入都花在你身上!所有人都圍著你轉(zhuǎn)! 你哪來的臉朝我發(fā)脾氣?你要是爭氣點,考出好成績,用得著報輔導嗎?你以為我愿意大把的撒錢? 沒良心!你就是白眼狼!
女兒被我罵哭了,回到房間抽泣了很久。
就這樣,在親子關(guān)系一直很緊張的情況下,女兒慢慢出現(xiàn)了異樣。
等我注意到時,她的狀態(tài)已經(jīng)到了比較明顯的程度。
沒有食欲,笑不出來,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
不管我怎么關(guān)心,包括給她買愛吃的零食,盲盒,她都沒什么興致,毫無生氣。
我?guī)畠鹤隽藱z查,結(jié)果竟然是中度抑郁。
看著白紙黑字的結(jié)果,我愣在那里,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好好的孩子,怎么會抑郁?
可看著情緒低落,很容易掉淚的女兒,我再不愿意相信,也必須接受:我的女兒,真的病了。
02
那段日子,我陷入到痛苦又迷茫的情緒里,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又該怎么做。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視頻,分析了抑郁孩子的成因。
他告訴家長們:
很多時候,讓孩子抑郁的,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來自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
尤其是家長們不經(jīng)意間說出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有以下三類:
1、打擊孩子自信的話
孩子沒做到,沒考好時,指責孩子笨的話脫口而出,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說的多了,孩子會被潛移默化,認定自己就是笨,做什么都不行。
喪失了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不會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動力。
2、作比較的話
很多家長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作比較,希望通過刺激,激發(fā)孩子的好勝心。
但孩子的感受卻很差: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們愛的是優(yōu)秀的人。
總被拉去比較,會讓孩子感到自卑而敏感,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
3、“情感綁架”的話
我們經(jīng)常會對孩子說:
說你,是為了你好,我怎么不去要求別人? 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要爭氣!
在孩子聽來,自己什么都沒做,就已經(jīng)虧欠了父母。
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壓抑和憤怒,卻無力為自己辯解。
這三類語言,父母說的越多,越容易養(yǎng)出抑郁的孩子。
我這才猛然醒悟!原來,我一直在打著愛的旗號,肆無忌憚的傷害孩子。
她考不好,我就埋怨她笨,不要強,只顧抒發(fā)自己的情緒;
她不想上輔導班,我就指責她不懂事,不知道感恩,辜負了我的苦心;
她進步了一點點,高興的跟我分享,我卻忽視了她的努力,一味的拿她跟那些優(yōu)等生比,沒考慮她的感受......
直到孩子崩潰了,抑郁了,我才停下腳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弄清了孩子抑郁的真相,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把女兒從抑郁的困境中解救出來。
(一鍵預(yù)約直播)
03
1、不說否定打壓的話,多給孩子理解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上進、向好的心,只是因為個人的成長節(jié)奏不同,表現(xiàn)有差異。
當孩子沒做到,或者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先別急著攻擊責罵:
你怎么這么笨?真是被你氣死了! 你是豬腦袋嗎?天天都在想什么,豬都學會了!
一時的口不擇言,也許家長很快就忘了。但被否定和打壓的感覺,會一直積壓在孩子的心里。
就像一根根鋒利的刺,反復磋磨著孩子的自尊。
自我價值感不斷喪失,孩子會慢慢喪失努力的熱情,奮斗的動力。
變得消極,厭學,甚至產(chǎn)生抑郁情緒。
所以,當孩子沒做到,沒考好時,家長更要多給他們一些理解,一些鼓勵:
沒關(guān)系,慢慢來,媽媽知道你努力了。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節(jié)奏,一點點積累,你肯定沒問題的。
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內(nèi)心升騰起熱情和動力,更有勇氣堅持下去,克服困難。
2、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讓孩子只跟昨天的自己比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我們總拿孩子的不足,去跟他人的優(yōu)點作比較,既不公平,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霸凌”。
更可怕的是,會在孩子內(nèi)心種下不幸福的種子。
未來漫長的人生,不管他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心里都會響起一個懷疑的聲音——總有人比我優(yōu)秀,跟別人比我差太多了。
思維定勢一旦形成,孩子再優(yōu)秀,也很難感受到幸福和平靜。
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欣賞孩子的特質(zhì)和閃光點,鼓勵他們完善自我,不斷進步。
我以前沒少拿女兒跟學霸比,去刺激她的上進心。
但現(xiàn)在,我知道這樣做對孩子有多么不公平。
我給自己設(shè)定了一個任務(wù):每天至少找出3個細節(jié),去認可、鼓勵女兒。
可以是房間整潔,或者跟鄰居禮貌問好,比昨天更有條理了,笑的很可愛,等等。
經(jīng)過我鍥而不舍的努力,女兒從被我夸得不好意思,到神采漸漸飛揚起來。
整個人的狀態(tài),也變得更加自信、陽光。
3、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愿,不要道德綁架
其實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和情感勒索。
首先,是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不尊重他們的意愿,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見去執(zhí)行。
給你報班,你必須高高興興的去,還要學的投入,知道感恩。
其次,是習慣性的訴說自己對孩子的付出,為孩子又妥協(xié)了多少。
把“都是為了你好”,“媽媽舍不得吃穿,都花給你了”掛在嘴邊。
雖然這些話和行為,充滿了愛意,但它其實也是一種情感綁架。
背后充滿了家長的控制,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和不滿。
孩子歸根結(jié)底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的意愿和選擇,值得被家長尊重。
在征詢了女兒的意見后,我停掉了平時的一對一輔導,先由她自己學,假期是否補課再定。
我告訴她:“媽媽以后不僅會尊重你的意見,聽取你的建議,也會重視自己的感受,活出快樂積極的自己!”
女兒也很開心:“你早該這樣了!不要把自己活得那么苦,那么累?!?/p>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給與一定的自由和選擇權(quán)。
也許會犯錯,但人都需要在錯誤和迷茫中成長。
在我們的調(diào)整下,女兒的抑郁情緒慢慢消失了,心情一天比一天平和穩(wěn)定,整個人的狀態(tài)也明顯積極起來。
看著女兒開朗陽光的樣子,我感慨萬千。
幾個月前,她還深陷消極抑郁的困境,喪失學習動力,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可見,家長的教育方式改變,對孩子能起到多么大的影響!
永遠不要低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不斷影響、塑造孩子的人生!
(一鍵預(yù)約直播)
點亮“在看”,愿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與人生越來越幸福!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guān)注我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