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四川雅安石棉縣高速公路上的一幕引發(fā)全網(wǎng)熱議:一個家庭開著房車出行,兩個幼童中,一個赤身裸體,行為舉止呈現(xiàn)類犬狀。在文明社會對兒童成長愈發(fā)重視的今天,這樣的場景刺痛了公眾的神經(jīng)——人們既為孩子的處境感到心疼,也對其背后的“教育方式”充滿憤怒與質疑。
將孩子置于類犬的生存狀態(tài),不是“教育”,而是對生命的漠視與傷害。這種場景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1920年印度的“狼孩”——那些在關鍵成長期脫離人類社會的孩子,因缺乏人際互動與文化滋養(yǎng),腦功能發(fā)育不可逆受損。但二者有著本質區(qū)別:“狼孩”是被動陷入野蠻環(huán)境,而如今這起事件中,是成人主動將孩子推向“野人”式生存。這種“人為設計”的成長模式,本質上是對兒童天性的扼殺,對文明傳承的背離。
孩童如稚嫩幼苗,既需自然的滋養(yǎng),更需文明的庇護。視頻中,一兩歲、三四歲的幼童在人來人往的高速服務區(qū)爬行,赤身裸體、趴地進食,其身體健康如何保障?長期爬行對骨骼、關節(jié)發(fā)育的損害顯而易見;更嚴重的是,離群索居的生活剝奪了孩子接受社會文化熏陶的機會,對智力發(fā)育、心理健康的傷害難以估量。所謂“放養(yǎng)教育”“回歸自然”,絕不應是倒退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狀態(tài)。尤其,“孩子未上戶口”的細節(jié),更暴露了監(jiān)護人對孩子在防疫、醫(yī)療、教育等基本權益上的全面漠視,這已不是教育理念的偏差,而是對生命責任的徹底失守。
這種行為,已突破道德底線,觸碰法律紅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監(jiān)護人有義務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保障,關注其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都彝ソ逃龠M法》更強調,家長需承擔起“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視頻中監(jiān)護人的做法,顯然與這些法律要求背道而馳,構成了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嚴重侵害,理應受到法律的審視與干預。
面對質疑,孩子父親稱“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他人無權干涉”。這種說辭完全站不住腳:個人生活方式的自由,永遠不能以犧牲兒童權益為代價。當一種“生活方式”危害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甚至觸犯法律時,社會絕不會袖手旁觀。期待當?shù)叵嚓P部門主動介入,通過教育引導、法律懲戒等方式,糾正這種畸形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回歸正常的成長軌道。
教育可以多元探索,但探索必須恪守底線。尊重教育規(guī)律,順應文明發(fā)展,堅守法律準則。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不能任由成人以“創(chuàng)新”之名肆意擺布;家庭教育是公民對社會的責任,而非不受約束的“私人權利”。這起事件警示我們:家庭教育的邊界,不能超越兒童權益的紅線,不能突破文明社會的底線。守護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人性的根本,是法律的要求,是文明的底色。
來源:中國吉林網(wǎng)長白時評出品
編輯:劉星彤 審校:王偉光
主編:曲翱 監(jiān)制:陳尤欣
統(tǒng)籌:張燕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