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號航母
1999年7月,前蘇聯(lián)海軍昔日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在其出生地烏克蘭尼古拉耶夫船廠經(jīng)過12年風吹雨打、銹蝕磕碰后,終于被中國某公司買下,被拖往大連港,但一路上遭到不少國家阻撓、刁難,直到2005年4月才被拖入大連船舶重工新建的30噸級船塢,正式開始改裝工程。2012年9月25日改裝完成,并正式更名“遼寧號”,加入中國海軍序列,成為中國第1艘航母。
在購入“瓦良格號”前,中國也曾買過另外3艘航母,分別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蘇聯(lián)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但它們都無緣加入中國海軍?!澳珷柋咎枴北揪褪侵袊?lián)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廢鐵價格購入的,最后也確實被拆解為廢鐵;“明斯克號”則落戶江蘇南通,改建成了主題公園;“基輔號”則被改建成全世界首家航母酒店,至今停在天津海邊。
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太小又不大氣,幸好有“贈品”
“墨爾本號”之所以不能改建,首先是因為它太小了,滿載排水量僅1.8萬噸,這種僅能搭載十余架垂直起降戰(zhàn)機的輕型航母有多不頂用,已在1982年英阿馬島戰(zhàn)爭中得到檢驗。更何況,“墨爾本號”本就是1943年二戰(zhàn)最緊張時刻投產(chǎn)的“尊嚴”級航母,屬于戰(zhàn)時應急裝備,加上服役的40年里7次發(fā)生艦船碰撞,船體內部受損,因此確實難堪大用。
不過,這艘船對中國航母的發(fā)展也提供了不少助力。當初它剛剛被拖回來,海軍裝備部立即組織了1支專家隊伍對其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勘測、拍攝,使我國專家對現(xiàn)代航母有了1個直觀而感性的了解。此外,大家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船上的武器、電子甚至動力系統(tǒng)雖然拆得一干二凈,但蒸汽彈射器、艦載機起降燈光指揮系統(tǒng)、和降落攔阻設備等都保留了下來,為此后國產(chǎn)同型裝備的研發(fā)提供了參考。
明斯克號
“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血統(tǒng)不夠純正
“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其實是同款姊妹艦,分別是“基輔”級的二號艦和一號艦,雖然它們都擁有超過4萬噸的排水量,卻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因為蘇聯(lián)高層一直更迷信他們的核潛艇,但他們最新的可搭載R-29系列洲際彈道導彈的667B型核潛艇,也僅能在7800公里外實施打擊,必須前出至格陵蘭-冰島-英國一線,才能確保覆蓋美國本土。
但如果核潛艇前出,勢必遭遇敵方岸基反潛機、反潛船只和攻擊型潛艇的攔截,這就要求“基輔”級航母必須能夠為潛艇提供防空和反艦掩護。因此,蘇聯(lián)海軍給“基輔”級甲板上安裝了一堆火力強勁的防空、反艦導彈發(fā)射架,還給它量身定制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這樣一款不倫不類的家伙,想改裝成真正的航空母艦,難度不亞于新建。同時,還必須研發(fā)一款配套的垂直起降戰(zhàn)機,成本太大。
反觀“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它有著306米的艦長和6.5萬噸的滿載排水量,足夠滿足中國海軍的初步需求。此外,該艦從開工算起也僅十余年,屬于艦齡較新的,雖然完工率僅68%,但艦船主體已經(jīng)完工,能夠下水拖行,而且烏克蘭方面還提供了近乎完整的建造圖紙,這就恰似一所剛剛封頂?shù)拿鞣?,中國海軍正好可以根?jù)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后續(xù)改建,將其打造成最適合自己那一款。
瓦良格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