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城市光污染的曠野,當我們仰望繁星,銀河總會牢牢抓住我們的視線,而在這條星河之中,朝著人馬座的方向,是它最明亮、最寬闊、最濃墨重彩的核心,這個區(qū)域是如此耀眼,以至于在北半球的夏季,它看起來就像從地平線升起的、一團巨大的“宇宙蒸汽”。
這個看似觸手可及的“最亮”區(qū)域,實際上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悖論:它既是銀河系最光明的所在,也是我們最難以看清的地方。
為什么銀河系中心會那么亮?
首先,我們必須解決一個關鍵問題:既然銀河系中心那么亮,為什么我們用肉眼看去,看到的不是一個像太陽般耀眼的核心,反而是被一條黑暗的裂縫(大裂縫)所分割的模糊光帶?
答案在于“星際塵?!?。
我們的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要望向中心,我們的視線必須穿過這2.6萬光年距離上的海量物質。銀河系的盤面,尤其是旋臂,充滿了巨量的氣體和塵埃云。這些微小的、由碳和硅酸鹽構成的塵埃顆粒,對于可見光來說是幾乎不透明的。它們會像地球大氣中的霧霾遮擋陽光一樣,通過散射和吸收(稱為“消光”)的方式,將來自銀河系中心的可見光遮蔽掉99.9999%以上。
因此,我們用肉眼和傳統光學望遠鏡看到的銀河系中心,實際上只是被“宇宙帷幕”遮擋后、泄露出來的一點點余光。這片遮蔽區(qū)域,被天文學家稱為“隱帶”。
銀河系中心區(qū)域是一個結構復雜、密度驚人的“恒星超級都市”。我們太陽系所在的區(qū)域相對“空曠”,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比鄰星)遠在4.2光年之外。但在銀河系中心,情況完全不同。
這是銀河系中心最龐大、最明亮的結構,它是一個直徑約1萬光年的、巨大的、近似球形的恒星集團(最新的研究表明它更像一個“花生”或“X”形,是一個棒狀核球),這里聚集了銀河系中相當一部分質量,估計有數百億顆恒星。這些恒星大多是年老的、泛著紅光的紅巨星和紅矮星。
想象一下,將數百億顆恒星塞進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里,它們共同發(fā)出的光芒匯聚在一起,自然形成了我們在紅外圖像中看到的那個耀眼的中央核心。
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到核球的最中心,在幾光年的范圍內,我們還會發(fā)現一個更恐怖的結構,銀心核星團。這是我們銀河系中質量最大、密度最亮的星團。數百萬顆恒星擠在直徑僅有幾光年的空間里。如果地球位于這個星團中,我們的夜空將不再有黑暗,而是會被成千上萬顆比金星還要明亮的恒星照耀得如同白晝。
因此,銀河系中心之所以如此明亮,首先是因為它是一個由數百億顆恒星構成的、密度高到令人窒息的“恒星之城”。
這是銀河系中心的真正“引擎”,一個質量高達太陽430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黑洞本身是黑色的,它只吞噬光,如何能讓中心變得“明亮”?
答案在于它的吸積盤,黑洞本身雖然不發(fā)光,但它強大的引力會捕獲周圍的星際氣體、塵埃,甚至是不幸的恒星。這些物質在墜向黑洞的過程中,并不會直接掉進去,而是會因為角動量守恒,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高速旋轉的、熾熱的物質盤。
在這個吸積盤中,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摩擦、碰撞、擠壓,產生高達數百萬甚至數億攝氏度的高溫。在如此極端的條件下,物質被電離成等離子態(tài),并釋放出極其強烈的X射線和射電輻射。我們用射電望遠鏡和X射線望遠鏡觀測到的那個耀眼“亮點”,正是這個黑洞“進食”時發(fā)出的“餐盤”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