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銀火翻涌波濤,閩地山海刻進藝術(shù)。在福建,年輕人傳承傳統(tǒng)技藝,發(fā)揮創(chuàng)新巧思,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表達海洋文化。
東南衛(wèi)視“海洋季風(fēng)”通欄節(jié)目帶,10月19日播出的《向往的大?!?/strong>,帶你認(rèn)識用刀尖描繪福建海洋文化的年輕人。
銀匠指尖的“?!?/strong>
走進福建銀器的世界,歷史記載中“三千來客去,四萬打銀人”的盛況仿佛仍在眼前。而今天,新一代傳承人正用巧思與技藝,延續(xù)著輝煌的歷史。
陳亮亮,福州銀器制作技藝(莊銀)第四代傳承人,從小在閩東海邊長大。
他將福船的尖底造型、鎮(zhèn)海樓的古樸輪廓、閩江的蜿蜒曲線,刻進銀器中,讓冰冷的金屬煥發(fā)生機,成為“可以捧在手里的福建?!?/strong>。
他的作品中,鏨刻的福字熠熠生輝,銅錢元素寓意“富貴有余”,“向海而歌”系列作品更是融合漆藝、瓷藝與銀藝,不僅描繪海洋,更將那份開放與包容的精神融入其中。
2025年,“莊銀”茶具(餐具)系列被評為“福建十大暢銷禮品”;“莊銀”海洋文化系列及漆銀融合創(chuàng)新作品,入選2025“福建禮物”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和旅游商品。
匠心,終被看見。
畫家刀下的“浪”
在畫家田雄的木刻版畫中,大海有了更自由的模樣。
田雄的《自由尺度》畫展上,30幅作品既有他在廈門、平潭海邊的寫生,也有紫色、紅色的“心?!北磉_。
他打破尺幅與材料的限制,以三角刀刻出鋒利線條,利用材料肌理制造視覺反差。
畫面中的海浪,無論是平靜漣漪還是洶涌波濤,都充滿力量,喚起觀者對自由的無限想象。
無論是銀匠手中能喝茶的“海”,還是畫家刀下會說話的“浪”,都在訴說著閩地文化的深厚與鮮活。
那是跨越技藝的文化之旅,也是匠心與藝術(shù)的深情對話。
每周日18:00,東南衛(wèi)視“海洋季風(fēng)”通欄節(jié)目帶,15分鐘文化專題片《向往的大海》,通過福建水下考古、福船文化、海洋影像、惠安女等特色人文脈絡(luò),呈現(xiàn)福建海洋文化多領(lǐng)域融合發(fā)展的時代風(fēng)采。
編輯 | 翁翔
主編 | 吳怡吟
監(jiān)制 | 王麗明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