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雷軍終于現身。
這是成都“SU7起火事故”后,他第一次公開露面。
外界原以為他會直面風暴,回應事故,結果雷軍卻把發(fā)言焦點放在了 抵制水軍、打擊黑公關 。
圖源:微博
雷軍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正處于歷史機遇期,行業(yè)不是零和博弈,需要團結共建新生態(tài), 呼吁企業(yè)“集中資源搞研發(fā),抵制網絡亂象” 。
一個月前,小米17系列跳過“16”,發(fā)布會幾乎照搬蘋果的節(jié)奏,從宣傳語到配色都神似。外界群嘲“小米iPhone化”,雷軍當場回應:
“我們發(fā)展太快,容易被誤解,希望大家?guī)臀覀兘忉尅!?/strong>
圖源:小紅書@Qu_
事實上,自成都事故以來,雷軍個人賬號掉粉超過30萬,小米汽車直播間評論區(qū)被“車門打不開”“電子鎖失靈”等留言刷屏。
在智能汽車這條賽道上,營銷造得出勢,卻造不出信任。雷軍還在講流量,但汽車行業(yè)講的是安全。
這一錯位,或許正是小米此刻的最大隱痛。
雷軍的“營銷魔法”
遭到反噬
在手機時代,小米是營銷的神話。
劉強東曾說,
“不要和雷軍比營銷,我們比不過他的。”
一句“Are you OK”、一場直播、一個“雷軍語錄”,足以點燃全民狂歡。
可當小米把同樣的套路搬到汽車上,曾經的幽默和個性,變成了輕率與反噬。
SU7 Ultra宣傳“加速1.98秒”,腳注卻寫著“不含起步時間”;小米17 Pro號稱“逆光之王”,右下角標注“這是設計目標”;還有那句“續(xù)航1300公里(中途充一次電)”,被網友戲稱是“數學游戲”。
圖源:小米官網
圖源:抖音
圖源:微博
一連串花哨的數字背后,藏著密密麻麻的小字說明,仿佛每一次營銷都要靠解釋補救。
當年的“極致性價比”被視為誠意,如今的“文字游戲”卻成了反諷。
用戶不是不懂技術,只是不愿再被營銷話術背刺。他們要的,是事實的透明。
新零售參考認為,汽車不是3C數碼產品,不能靠PPT贏得信任。參數再高、設計再炫,如果安全成疑,一切都將歸零。
這也是智能汽車時代的真相:營銷的邊界,就是安全的紅線。
兩場事故
小米學到了什么?
成都的那場事故,是小米汽車的轉折點。
燃燒的車架、被消防切割的車門、打不開的電子鎖,那些畫面讓人不敢再輕信任何技術自信的語言。
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家標準委發(fā)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 明確要求車門必須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禁止全隱藏式設計。
圖源:中國經濟網
這項標準的出臺,像是專為智能汽車的隱藏式設計門把手敲響的警鐘。
造型好看不能凌駕于安全之上。
事實上,電動車行業(yè)這幾年瘋狂智能化:自動駕駛、全景艙、電子鎖、語音助手……廠商們把車變成了大號手機,卻忘了汽車的第一使命是安全的交通工具。
小米擅長快速試錯,這在手機上是優(yōu)點,在汽車上卻是風險。汽車不是試錯友好的行業(yè),每一次錯誤,都是生命的代價。
而后,就在10月17日,湖北武漢,一輛小米SU7失控撞上護欄,與貨拉拉面包車相撞。
圖源:中原網
事故現場, SU7的前輪斷裂脫落十米開外。
圖源:中原網
但值得注意的是,“斷軸”不一定是結構缺陷,有時反而是工程師“有意為之”的安全設計。
像沃爾沃、奔馳、豐田、本田等品牌早就采用“可控斷裂”結構,在極端碰撞中,懸掛主動脫落以吸收沖擊力、保護乘員艙。
如果這是預設的吸能方案,那就是安全設計,但如果是結構脆弱導致的失效,那就是設計的災難。
區(qū)別在于: 是為了保人斷,還是自己先垮。
雷軍的風評是怎么塌的?
“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p>
雷軍在無數場合說過這句話。
成都事故后,小米并非完全沉默,已向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提交缺陷報告,并召回11.7萬輛SU7優(yōu)化駕駛輔助系統。
但輿論并未平息。原因很簡單:小米沒有講清楚安全,沒有展現足夠的敬畏。
雷軍的個人影響力,如今成了品牌的雙刃劍。
此前,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風波,成了雷軍風評急轉直下的縮影。
發(fā)布會上,雷軍夸下???,說它“復刻賽道原型車設計”“高效導流、輔助散熱、提升下壓力”,不少消費者信以為真,咬牙多花4.2萬元選裝。
可車到手后真相讓人大跌眼鏡,所謂的“碳纖維結構”不過是普通鋁蓋加一塊塑料板,內部幾乎沒區(qū)別。有車主用鼓風機實測,“雙風道導流”毫無反應,紙巾紋絲不動。
維權群很快爆滿,三百多名車主要求小米退錢或重新定配。
但小米的回應顯然不能讓車主們滿意:一句“信息表達不清晰”加一份補償方案,要么送2萬積分(折合約2000元),要么更換鋁制機蓋,還得等上30到40周。面對這樣的處理,車主們怒火中燒,直呼被當成了冤大頭。
這場宣傳事件讓小米的性價比神話徹底破碎,也揭開了互聯網式營銷的真面目,當夸張修辭取代技術自信,當概念堆疊凌駕于體驗之上,信任就成了第一批被碾碎的零件。
造手機靠快,造汽車靠穩(wěn)。手機比拼迭代速度,汽車比拼安全底線。
畢竟,在民用車行業(yè),最大的競爭力不是速度,而是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