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三妹
世俗女性根本無法理解翁帆,因為不在一個層次上。
隨著楊振寧逝世,關于這對“爺孫戀”的爭議再次多起來,也把翁帆再次推到風口浪尖。
昨天翁帆公開發(fā)聲:楊先生離開的時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人類的進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沒有悲慟,沒有哀怨??此破届o的背后,是翁帆作為一名高知女性的沉靜與純粹。這個被貼上"貪圖名利"標簽的女人,早已不在意外界的打分,她有自己的坐標和底氣。
很多人得知楊振寧生前確定的遺囑中,所有財產(chǎn)包括一套別墅都捐出去了,只給翁帆留下一套房子的使用權。然后又開始不解,說結(jié)婚21年,最后什么也沒得到,翁帆到底圖什么呀。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成為“楊振寧夫人”之前,翁帆就已經(jīng)是一位出色的女性。她出身潮州書香門第,本科就讀于汕頭大學英語專業(yè),后來考入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翻譯系碩士研究生。
早在1995年,楊振寧與前妻杜致禮在汕頭大學訪問時,負責接待的翁帆就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時的她,已然展現(xiàn)出不凡的談吐與修養(yǎng),并非常清晰自己想要什么。
2003年杜致禮去世后,翁帆與楊振寧通過書信往來逐漸加深了解。在精神的共鳴中,兩人跨越了年齡的鴻溝。彼時的翁帆,剛剛經(jīng)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
2004年,楊振寧與翁帆結(jié)婚時,輿論嘩然。面對“孫女嫁爺爺”的質(zhì)疑,翁帆只平靜回應:“我嫁的是智慧,不是皺紋。”正是這句話,讓我看到了翁帆骨子里的高級。
世俗眼光里,一個28歲的女人嫁給一個82歲的老人,不圖錢難道圖老人味?但對于高知女性來說,她們在乎的從來不是年輕的荷爾蒙,而是高質(zhì)量的靈魂!
何況楊振寧也不是普通的男人。80歲還能自駕去鹽湖,步履矯健思路清晰,這是普通老人根本做不到的。往往成大事者皆是精力充沛異于常人,這其中不僅是智慧,也包括體魄。
當然,楊振寧也沒有虧待翁帆。他毫不避諱地向全世界宣告這段婚姻。這種“明媒正娶”的鄭重,是對翁帆身份的確認,也是對她人格的尊重。楊振寧曾說:“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后一份禮物。
婚后的翁帆,并未如外界猜測的那樣過著奢靡的生活,反而在楊振寧的影響下,走上了持續(xù)成長與奉獻的道路。她陪伴楊振寧出席各種學術活動,參與公益事業(yè),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中。
2011年,翁帆考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專注于近現(xiàn)代建筑保護研究,這無疑是對自我價值的進一步提升。更令人欽佩的是,她與楊振寧將他們的存款捐贈給清華大學,總額近200萬美元。這樣的捐贈行為,絕非一個只圖物質(zhì)利益的人會做出的選擇。
當然,她也非常好地履行了一名妻子的責任,把"照顧"做到極致:先生耳背,她充當"助聽器";先生腿腳不便,她便是"隨身拐杖";深夜寫作,她先調(diào)好燈光、泡好淡茶,再悄悄退出書房。
楊振寧亦以師者之尊,成就妻子的學術夢想:為她開列建筑學必讀書單,親自修改英文論文,陪她踏勘古建筑,一句一句講解宋《營造法式》。楊振寧曾說:翁帆給了我第二次青春,而我給了她一張通往更廣闊世界的船票。
在楊振寧的遺產(chǎn)分配中,翁帆只獲得了清華大學為其保留的一套別墅的使用權,而大部分財產(chǎn)則分配給了子女。這一安排再次引發(fā)了熱議,但翁帆坦然接受。
如果她真的如某些人所說是為了財產(chǎn)而結(jié)婚,這樣的結(jié)果豈不是徹底的“失敗”?然而,從她的平靜與從容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超越物質(zhì)的精神滿足。
那么,翁帆到底圖什么?她圖的或許正是那些被物欲社會所遺忘的價值:精神的共鳴、智慧的啟迪、靈魂的成長。
她曾在《南方周末》專訪中淡然回應:“我圖的是每天清晨與他一起看到陽光照進窗欞,圖的是我的名字能與他一起出現(xiàn)在‘捐贈人’欄,圖的是一百年后,有人因‘楊振寧獎學金’做出諾獎成果,腳注里寫一句‘感謝楊振寧、翁帆夫婦’——那就夠了?!?/p>
在一個將婚姻過度物質(zhì)化、功利化的時代,翁帆的選擇提醒我們:婚姻可以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她與楊振寧的婚姻,本質(zhì)上是一場精神的邂逅,是兩個靈魂在智識層面的相互吸引與成就。
從這個角度回看那些質(zhì)疑,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悲哀的事實:許多人無法理解翁帆的選擇,恰恰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生活被限制在過于狹隘的價值維度中。
當一個人只能以年輕的身體、物質(zhì)的豐裕來衡量婚姻的價值時,他自然無法理解那些追求精神契合的靈魂。這正是那些“性壓抑網(wǎng)友”的悲哀——
他們的想象力被自己的欲望所限制,無法理解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
楊振寧生前最放心不下的,是翁帆的"后半生"。他親自陪她冷凍九顆卵子,叮囑"如果我先走,你可以再婚";他整理畢生藏書,為她寫下詳細批注,希望她繼續(xù)科研。
楊振寧逝世后,翁帆明確表示將完成先生未竟的"清華高等研究院史料整理"項目,并著手撰寫《梁思成與清華建筑系》專著。她已接受劍橋邀請,明年赴英做訪問學者,開啟人生新章節(jié)。
如今49歲的翁帆青春不在,她用21年的婚姻證明: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風浪,而是讓風浪自行消散;真正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擁有說"不"的底氣。
翁帆的選擇,是對浮躁社會的一種溫和反叛。在一個過度強調(diào)即時滿足、物質(zhì)積累的時代,她選擇了一條不作任何人附庸的靈魂行者。
女人最好的婚姻,從來不是“我高攀了你,你贍養(yǎng)了我”,而是——“我遇見你,我成為我;我們相遇,我們成為更大的我們?!?/strong>
她在巨大的公眾凝視下,守護了愛情的純粹和私域的尊嚴,活出了自我的節(jié)奏與價值。
楊振寧走了,但屬于翁帆的故事遠未結(jié)束。
-End -
對話作者請?zhí)砑游⑿牛?/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