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賽季馬上要開打,老鷹隊這邊卻被續(xù)約的事兒攪得不安生,上賽季剛拿了進步最快球員、還當上聯(lián)盟搶斷王的戴森-丹尼爾斯,一開口就要5年1.5億美元的大合同,可球隊只愿意給5年1.15億。這3500萬美元的差距,不光讓談判卡了殼,還把這位新星到底“值不值這么多錢”的爭議全擺到了明面上。
丹尼爾斯敢喊1.5億的價,全靠上賽季的爆發(fā)撐著。他不光拿了進步最快球員獎,還進了最佳防守一陣,更憑著場均3.0次搶斷成了聯(lián)盟搶斷王,攻防兩端交出14.1分、5.9籃板、4.4助攻的全面數(shù)據(jù),投籃命中率也沖到了49.3%。這種“能攻能防”的表現(xiàn),讓他和經(jīng)紀人都覺得,就得拿份配得上這份實力的頂薪級合同。
但老鷹隊猶豫也有道理:1.15億和1.5億的差,說到底是“現(xiàn)在有多強”和“以后能多強”的拉扯。球隊承認他上賽季打得好,可不確定這種狀態(tài)能不能一直保持,尤其擔心他的“弱點”會拖后腿,這就繞不開他的三分投籃了。
丹尼爾斯的三分一直是短板,前三年打下來平均命中率就32.7%,上賽季雖說漲到了34%,可離聯(lián)盟頂級外線37%的及格線還差著一截?,F(xiàn)在的NBA,要是一個外線球員沒法穩(wěn)定投三分,就算防守再厲害,也很難撐起“1.5億身價”。
老鷹隊明顯在等結果:要是丹尼爾斯這賽季能把三分命中率提到37%以上,他的戰(zhàn)術價值立馬就不一樣了,既能拉開進攻空間,又能銜接內外線,到時候別說1.5億,就算再多給點球隊說不定都愿意;可要是三分沒進步,甚至還退步了,1.15億恐怕都會是球隊能給的“最高價”。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經(jīng)紀人莫爾多萬,之前剛幫約什-吉迪從公牛隊拿到4年1億的合同,有過“幫客戶爭高薪”的成功經(jīng)驗。這次面對老鷹,他十有八九會拿“三分能進步”當談判籌碼,想讓球隊相信丹尼爾斯以后還能更強。
就算現(xiàn)在談不攏,老鷹也有“后手”,要是雙方一直沒談妥,丹尼爾斯2026年夏天就會變成受限制自由球員。到時候就算其他球隊給高薪邀請,老鷹也能直接匹配合同留住他,不用怕核心球員跑了。
這種“主動權”讓老鷹敢壓價,丹尼爾斯的壓力反倒更大:他得在這賽季用表現(xiàn)證明自己值1.5億,不然等到2026年,就算成了自由球員,市場行情也可能因為“三分不行”掉下來。
這場續(xù)約拉扯,最后到底會偏向誰?丹尼爾斯要1.5億是信自己的實力,老鷹給1.15億是怕冒險。接下來這一個賽季,他每投進一個三分、每完成一次搶斷,都會變成談判里的“加分項”或者“減分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