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太會借勢了,作品還沒出世,就已提前預告。
周杰倫給出的理由是,雖然MV早已拍好,但因為要等專輯一起發(fā)布,作品的發(fā)布時間就有了滯后性;于是他糾結是先發(fā)單曲,還是專輯制作完成一起發(fā)行。
所謂“靈感撞車”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在這個短視頻時代,單曲發(fā)行早已司空見慣,等一張專輯打磨好再發(fā)行,的確有很大的滯后性,所以非常理解周杰倫的苦惱。
但周杰倫發(fā)布此動態(tài)的原因,我認為可能是一種廣告宣發(fā),還有表達他和霉霉(Taylor Swift)在藝術上的英雄所見略同。
在贊賞周杰倫超強宣發(fā)能力的同時,更是對兩位音樂人會以同一張名畫為靈感進行創(chuàng)作頗有興味。
《奧菲莉亞》是什么?
奧菲莉亞這個人物,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中的一女性悲劇角色。
她純真、善良,劇中,奧菲莉亞和哈姆雷特相戀,卻遭受王后反對,最后,她經歷了哈姆雷特的拋棄、父親被誤殺,最終在愛情與殺父之仇的巨大煎熬下,溺亡于鋪滿鮮花的溪流之中。
約翰·艾瓦瑞特·米萊斯的油畫《奧菲莉亞》,描繪的就是奧菲莉亞漂浮于溪流中的場景。畫中的黃色雛菊象征天真純潔,紅色罌粟暗示瘋狂絕望,維多利亞時期的植物隱喻體系。
這幅畫作創(chuàng)作于1851-1852年,一百多年以來,無數畫家、藝術家效仿此作。更是一次又一次的作為時尚界、演藝圈的創(chuàng)作靈感。
周杰倫此次和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新歌靈感同出于一幅畫作、一個戲劇人物,就是藝術敏感人的共識吧。
但是,我相信周杰倫的表達更是東方式的,其鏡頭語言和音樂主題都會依據自我表達進行呈現;而霉霉的《The Fate of Ophelia》表達的,是擺脫了奧菲莉亞的命運,卻是因為被完美愛人所拯救。
這首歌曲在當下這個男女對立,反對戀愛腦的時代,顯得很是不合時宜。
從歌詞上看,這里的奧菲莉亞成為了一個女性悲劇的符號,沒有深入地對她的遭遇進行深入剖析和道義上的同情。
從動聽度上,霉霉的這首歌也沒有《Opalite》更抓耳。
所以,我有理由更期待周杰倫以《奧菲莉亞》為創(chuàng)作靈感的歌曲了。
浪漫與死亡,總是相伴而生地成為藝術主題,被一遍遍演繹和表達。
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對其進行描述,因此,每個人都有不同視覺里的奧菲莉亞。
而藝術的魅力,也就在這些不同的表達里,貼進了每個人不同的情感需求,從而深入人心。
據知情人士透露,周杰倫的MV將融入《雪山回響》中錄制的自然聲效,結合哈克布列特琴的異域風情,試圖構建虛實交織、浪漫與死亡交匯的藝術之境。
經典藝術作品正是因其更為廣闊的延展性,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從而讓我們看到了如此多元的藝術作品。
正如23歲天才畫家約翰·艾瓦瑞特·米萊斯歷時11個月,創(chuàng)作出傳世之作《奧菲莉亞》。在他筆下,每種植物都是象征物,而我們的主人公,仰躺在水中,卻看不到絲毫恐懼,她微啟雙唇,甚至在輕聲歌唱,嘆息、哀痛的情感正從濃郁的畫作氛圍中流淌而出。
創(chuàng)新即是傳承!當代創(chuàng)作者對同一母題的反復詮釋,是對藝術作品生命力的延續(xù),生生不息。
周杰倫與霉霉歌曲靈感同源,此事件竟成一熱點事件霸榜熱搜??磥碇芙軅惛枨鸂I銷成功,同時也給霉霉新專輯帶了一波流量,兩人雙贏。
從此事件,我們也一窺擁有最大流量的兩大天王無論是藝術眼光,還是時代敏感性上的同步性。
當藝術史上最美的溺亡成為當代音樂藝術的一次靈感“撞車”事件的始作俑者,或許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奧菲莉亞”的一次重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